雞公欖、拜七姐、騎樓街、滿洲窗…舞臺上,當廣東音樂《雨打芭蕉》響起,一幅充滿嶺南煙火氣的市井畫卷徐徐展開。2021年7月,由廣東當代著名作家歐陽山的傳世名作《三家巷》改編的同名新版大型現(xiàn)代粵劇在廣州上演,好評如潮。小說《三家巷》問世60余年來,一紙風行而經(jīng)久不衰,且不斷被改編為電影、連環(huán)畫、舞劇、粵劇,成為嶺南文化的一個標志性“文學母題”。
在“老廣”們眼中,但凡喜歡讀小說的,無人不知《三家巷》。當年,連載小說的《羊城晚報》一出,市民蜂擁搶購、一睹為快,這也成就了中國報業(yè)史和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如今,從廣州梅花村的歐陽山雕像,到惠吉東21號的三家巷博物館,再到魯迅紀念館二樓的歐陽山陳列室,歐陽山與《三家巷》不僅已深植嶺南大地,成為一代人難以磨滅的青春記憶,其豐富藝術內涵所煥發(fā)的生命力更是跨越時空,被不斷重新演繹,給予嶺南藝術以深厚滋養(yǎng)。
出了楊箕地鐵站,前行數(shù)十米,在一株盛放的梅樹前拐進去,就來到梅花村小區(qū)。沿著種滿細葉榕和樟木的道路往里走,一棟磚紅色的小洋樓進入視野。1983年,歐陽山搬來此處,一住十五年。1998年他遷居別處,兩年后在廣州逝世。歐陽山的故事從此留在了梅花村。
據(jù)梅花村社區(qū)居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歐陽山逝世后,他曾長居的這棟小洋樓被辟為歐陽山舊居,門前花園也被命名為歐陽山廣場;廣場上有兩個涼亭,左側亭旁矗立著一尊歐陽山的石像,由著名雕塑家潘鶴創(chuàng)作。當年入住梅花村時,歐陽山已入耄耋,眼睛也不太好,卻閑不下來。
在這里,他修訂重整了《三家巷》。該書為鴻篇巨著《一代風流》的第一卷,后續(xù)四卷《苦斗》《柳暗花明》《圣地》《萬年春》于1962至1985年陸續(xù)出版。在不少評論家和讀者眼里,《三家巷》是五卷中最引人入勝的一卷。小說以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廣州為背景,借出身于不同階層的周、陳、何三家青年的不同成長發(fā)展以及三家之間關系變化,反映波瀾壯闊的時代風云。而今,梅花村的居民無人不曉歐陽山。歐陽山廣場上,退休的老人們圍坐在石桌前下棋、打牌九,或閑坐“傾偈”,其樂融融。
《三家巷》所描繪的上世紀20年代之老廣日常,大抵也應是如此。談起歐陽山與《三家巷》,不少老人還記得書中所描繪的生活場景。正在下棋的勞叔憶起小時候在村里見到歐陽山的場面——那時,樓前的小空地還沒有這些圓桌石凳,圍墻將之圈起,歐陽山在此種植了許多花花草草。“經(jīng)??匆娝槐D贩鲋?,在院子里走來走去,或是坐著輪椅曬太陽。”勞叔說,他在小學時就已看過《三家巷》,“至今仍記得周炳的形象,圓頭大眼,像賈寶玉”。與他對弈的張叔,也對小說中描寫的街頭巷尾生活印象深刻。
1959年8月3日,《三家巷》的故事開始在《羊城晚報》副刊《花地》連載。一時間,廣州讀者紛紛購報,戲言“四分錢買《三家巷》”。歐陽山的外孫女田海藍回憶,那時,每到下午三四點,廣州的書亭和報攤前總是排起長龍。許多人等著搶購剛送到的報紙,追捧故事,一睹為快。好小說因好報紙而廣為傳播,好報紙因好小說而一紙風行——這也是中國報業(yè)史和文學史上的一段傳奇。
歐陽山的女兒歐陽代娜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很多外地人一來到廣州,首先問的就是:三家巷在什么地方?但這個問題歐陽山并未正面回應過,“三家巷”在哪,一直眾說紛紜。長年研究歐陽山的著名文藝評論家、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偉宗認為,小說中的“三家巷”是廣州社會生活的濃縮,無完全一致的原形。
離開梅花村,記者乘地鐵抵達公園前站。一路輾轉,拐進一條植滿宮粉紫荊的小路,旁經(jīng)打銅打鐵的小店,來到六榕街舊南??h社區(qū)。有研究者說,這里是最接近三家巷原型的地方。如小說中所描寫,三家巷“位置在廣州城的西北角上,在西門口一帶,北頭不通,南頭折向東,可以通出去官塘街。出三家巷不遠就是竇富巷,附近有周炳常去玩的將軍前廣場和光孝寺”。
據(jù)介紹,上世紀20年代,廣州共有四條“三家巷”,分別位于百靈路、海珠南路三府前街、洪橋街、德政北路萬安里。后經(jīng)多番考證,原形地指向六榕街舊南??h社區(qū)惠吉東、惠吉西一帶。1982年,這里被選作《三家巷》電影的外景拍攝地。2019年,惠吉東路上建起了一座三家巷博物館。該博物館整體圍繞三家巷的相關情節(jié)、歷史事件進行設計,館內重現(xiàn)了小說里周、陳、何三家的門口庭院,陳列了各個版本的《三家巷》書籍以及頗具嶺南特色的歷史物件。
青年演員李嘉宜在新版粵劇《三家巷》中飾演陳文婷,為了體驗角色,也來這里參觀學習?!度蚁铩妨⒆銕X南文化,用通俗、綿密的筆觸描繪了一幅表現(xiàn)上世紀廣州都市生活的風俗畫,老城里西關一帶的街坊鄰里、人際網(wǎng)絡和風俗民情在作者筆下靈活乍現(xiàn)。作家莫言曾在2019年花地文學榜“年度作家”獲獎感言中提到,他少年時期對廣州夢幻般的想象,皆來自《三家巷》:石頭的街巷、連綿的雨、悶熱的夏季,還有珠江里滾滾的流水,以及女人穿的那種木頭拖鞋、男人穿的大汗衫、廣州人吃的食品…
他寫何家所居宅邸:“水磨青磚高墻,黑漆大門,酸枝‘趟櫳’,紅木雕花矮門,白石門框臺階;墻頭近屋檐的地方,畫著二十四孝圖,圖畫前掛著燈籠、鐵馬,十分氣派?!边@種“古老大屋”是廣州近代頗具特色的民居建筑類型,西關地區(qū)出現(xiàn)最早、數(shù)量最多,因此常被統(tǒng)稱為“西關大屋”。
他寫民俗文化乞巧:“有丁方不到的釘金繡花裙褂,有一粒谷子般大小的各種繡花軟緞高底鞋、平底鞋、木底鞋、拖鞋、涼鞋和五顏六色的襪子,有玲瓏輕飄的羅帳、被單、窗簾、桌圍…”這些對嶺南乞巧民俗巨細無遺的描繪,后來還成為廣州天河乞巧文化節(jié)申報國家非遺項目文本中引用的經(jīng)典語句。他寫嶺南除夕風俗:“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
人懶我不懶!”以往廣東過年有“賣懶”的風俗,小年三十的時候,小孩子總是會提著紅燈籠出街“賣懶”,以求在新的一年里勤勤奮奮。萬家燈火通明,街坊上下敞著門劃拳喝酒,案上擺著雞鴨魚肉…寥寥數(shù)筆,便將嶺南熱熱鬧鬧的春節(jié)盡數(shù)勾勒。除此之外,歐陽山還刻畫了廣府的茶樓文化、五月五、婚俗禮儀等。
在他筆下,二厘館、茶樓、店鋪、伙計、艇家等廣府市井元素俯拾皆是,“蛇有蛇路、鼠有鼠路”“拉埋天窗”等富有地方色彩的語言更是信手拈來。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思和原籍雖是番禺,卻生在上海,既不會粵語也不解粵風,但他說《三家巷》中的民間場景描寫處處令他倍感親切,似曾回到了血緣之地。陳思和曾如是談道:“小說的前半部分,周炳與區(qū)桃的相戀過程,以及孩子們參與的南國民俗,是小說最迷人的篇章?!背巳蚁锊┪镳^,六榕文化廣場邊上還有一面《三家巷》故事浮雕墻,四幅長2.30米、寬1.40米的浮雕,展現(xiàn)了“一代風流”“沙基風云”“省港大罷工”“廣州起義”四個主題。
銅雕工藝精致,人物、建筑栩栩如生。這組浮雕已成為越秀的風景名勝,這一帶也成為社區(qū)文化活動的場所。在《三家巷》里,歐陽山用一支青春之筆書寫蓬勃的愛國之情,這也是《三家巷》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小說通過人物的心路歷程來反映革命運動,以社會生活風俗來表現(xiàn)時代政治風云,在同時期的現(xiàn)代歷史題材作品中具有鮮明個性。在學者黃偉宗看來,《三家巷》不僅是首部全面反映這一時期嶺南革命歷史的紅色經(jīng)典,也是同題材和類型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時空跨度最長、最為完整深刻的史詩性作品之一。波瀾壯闊的時代、曲折動人的故事、飽滿立體的人物,讓《三家巷》這一經(jīng)典文本不斷被后人重新演繹。
它曾被改編成舞劇,小說中“挑花”“上茶”“乞巧”等西關風情,經(jīng)由舞臺布景和舞者舞姿,柔美動人地演繹出來。廣州粵劇團曾在2008年將其改編為同名粵劇。當時飾演主角的是粵劇名伶倪惠英和黎駿聲。時隔13年,青春版的故事去年重現(xiàn)舞臺,六榕街浮雕上的歷史事件在新秀演繹下煥發(fā)出新的風情,聲聲粵語,唱念做打,將嶺南鮮活在地的故事繼續(xù)傳頌。羊城晚報:歐陽山的小說《三家巷》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風行全國,在今天廣東也是家喻戶曉。
為什么它名氣這么大?劉斯奮:在那個年代,小說創(chuàng)作遠沒有現(xiàn)在這么繁榮,出版物很少,每出版一部有分量的作品都很受關注。當然,更重要的是《三家巷》的確寫得好。歐陽山主要寫了三戶人家,代表三種不同階層,生活在同一條小巷里,街坊來往密切,年輕一輩幾乎是共同成長的一代,這種架構很能以小見大。慢慢地,這三家的年輕一代由于社會地位不同,又受到時代的沖擊,產(chǎn)生了分化和矛盾。歐陽山通過年輕人的這種分分合合來展示社會的變遷、時代的風云,構思非常巧妙。再一個特點就是寫廣州寫得好。歐陽山是湖北人,但是長期生活在廣州,對廣東的風情習俗、人情世故都非常了解,而且他的文筆又很細膩,廣東人讀起來非常親切,能夠產(chǎn)生情感共鳴,所以作品一面世就一紙風行。
《三家巷》確實能夠代表那個時代的廣東文學創(chuàng)作高峰。哪怕現(xiàn)在來看,依舊有看頭,因為作者著重展示、描繪了人性,人性在不同社會、不同時代,甚至不同國家,基本都是共通的。劉斯奮:歐陽山寫《三家巷》時,背景主要是充滿激情的革命時代,他把那一代年輕人的生活經(jīng)歷和理想情懷寫得非常動人。盡管我們的時代完全不一樣了,但現(xiàn)在又碰上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也給年輕人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
盡管選擇和目標不一樣,但是如何面對這個社會、面對這個時代,《三家巷》中年輕一代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在當下依舊有參考價值。所以,現(xiàn)在的青年看這本書或許也會產(chǎn)生共鳴,形成一種對話。所謂經(jīng)典作品就是這樣,不會過時。歐陽山的《三家巷》被人們一讀再讀,就是因其思想性和藝術性已經(jīng)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能不斷產(chǎn)生話題,能與當代對話,有豐富的解讀空間。
今天還有對《三家巷》的各種改編,其實已經(jīng)很難還原那個時代了。真正想了解《三家巷》的,想領略老廣州風情的,我建議還是要讀原作。當然,種種改編也說明了《三家巷》所具有的強大魅力,以不同文藝形式去呈現(xiàn)也有助于引發(fā)大家對文本的興趣。劉斯奮:歐陽山很真實地描摹了那個時代的廣州風情,他把廣州風情里的美和詩意都通過小說展示出來了,這一點其實非常難。我們經(jīng)常說詩意就是風景優(yōu)美、詩情畫意這一類的東西,但能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到詩意才是高明的作家。
這非??简炞骷冶旧硭囆g感覺的敏銳度,只有對生活充滿真正的熱愛,才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動人而富有詩意的一面。歐陽山就是從一條巷子入手,在廣東的日常生活里開掘詩意,所以才把嶺南風土人情寫得那么動人、那么美,寫出了人人心中有而筆下無的東西。從歐陽山筆下的廣州還能看出嶺南文化的特點。歐陽山為什么能把嶺南如此日常的生活寫得這么好,我覺得這也離不開一個外來者的視角。
作為湖北人,他對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鮮有趣,所以觀察細致入微,也能留意到很多人看不到的東西?,F(xiàn)在廣東的人口是一億兩千多萬,是全國人口第一大省,其中大部分人口都是外地遷移過來的,外來的人把各自文化也帶過來了,嶺南文化迎來再一次融合。這種交融從深度、廣度來說都是歷史上所不能比擬的。我對嶺南文化的發(fā)展充滿信心,因為這種彼此交融的文化是最具活力的,不同文化經(jīng)驗相互碰撞后又會迸發(fā)出新的力量。梅花村歐陽山舊居西側,還有一座兩層半高的獨棟住宅,“廣式”諜戰(zhàn)片的鼻祖《羊城暗哨》曾在此取景。
《羊城暗哨》由廣東著名作家陳殘云根據(jù)新中國成立之初“廣州第一大案”的真實事件和另一敵特案件綜合改編而成,當年電影公映后在全國引起轟動,被稱為“不朽的時代佳作”,曾被譯為五國語言在全球放映,也讓“羊城”這個廣州別稱聞名遐邇。《羊城暗哨》散發(fā)著濃烈的時代風味,又烙印著鮮明的嶺南地方色調。海珠橋、越秀山、永漢路騎樓、芭蕉林、荔枝樹…
影片取景與城市風貌緊密相連,鮮明體現(xiàn)了羊城的特點。影片中八姑為挑撥陳醫(yī)生夫妻關系拿出假合照的戲,還特意將外景選在廣州中山五路的老字號茶樓惠如樓,請食客充當臨時演員。在當代作家中,陳殘云是少有的兼詩人、小說家、電影劇作家于一身的文壇前輩。其長篇小說《香飄四季》在新中國紅色文學譜系中別開新風,被譽為“嶺南文學的一座豐碑”。陳殘云用系列極具嶺南特色的作品開拓了不同于北方小說的南國風格,也成為許多讀者腦海中對于廣東、對于嶺南想象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