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秉偉在悠悠幾千年中國歷史上,涌現了燦若群星的中國書法大家和汗牛充棟的各種書體流派的書法作品。中國書法永遠都是與“文房四寶”相伴隨。可在當代的青島,卻出現了一位以沙灘為紙、雙手為筆、海水為墨的沙灘浮雕藝術家,他就是今年已近古稀的原青島市重工業局退休職工陳永立先生。初見陳先生,黝黑透紅的臉龐,流露著親切謙和的笑容,一雙眼睛閃爍著明亮睿智的光芒。談吐很親和,樸實。讓我不禁想起魏巍在其《誰是最可愛的人》中,對年輕戰士的那段描寫:“他長著一幅微黑透紅的臉膛,稍高的個兒,站在那兒,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紅高粱那樣的淳樸可愛”。
在陳永立的家中,他的沙灘浮雕作品留下的照片資料已經有厚厚的十幾本,翻閱這些資料圖片,聽取他的侃侃而言,一位半個世紀以來持之以恒、潛心沙灘浮雕創作的藝術家形象呼之欲出。一、沙灘托起髫年夢陳永利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永利7歲時,年輕的母親帶他到海邊沙灘上玩耍。藍湛湛的天空、一望無際的碧海、騰飛的雪浪花、金黃色的沙灘,美麗的島城海濱風景如詩如畫。這里是海邊長大的孩子們快樂的天堂。
小朋友們來到沙灘上都會不約而同地拿著小鏟子挖沙,用沙子堆出各種各樣的造型,在這片軟糯的沙灘上留下自己的稚嫩作品和童話般的夢。小永立跟隨著母親來到海邊,他興奮地撲倒在沙灘上,用沙子堆砌著腦海中的小房子、太陽、月亮。母親陪著他玩沙,為了幫助孩子識字,就在沙灘上用沙堆字,當母親用手掌將沙子堆成一個個方塊漢字時,小永利高興地鼓起小巴掌,他學著母親的樣子,也堆起字來,歪歪扭扭,高低不平,勉強能看出個字樣來,逗得母子哈哈大笑。
母親讓他先學習堆砌漢字的“橫”“豎”“點”“勾”“撇”“捺”等筆劃,按照母親的引導,他慢慢地堆砌,直到堆的形像了才罷手。就這樣,陳永立在母親的影響下開始接觸沙灘浮雕,并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母親或許沒有想到,這個沙灘堆字的游戲,竟成了小永利沙灘浮雕的一次啟蒙。
從那以后,小永利便常常出現在沙灘上,用小小的的手掌,攏起一堆堆的沙子,學習堆砌起漢字來。“太平路”、“中山路”、“朝城路”,海邊附近的幾條路名都成了他堆砌沙灘字的內容。退潮時小永利堆在沙灘上的字,漲潮時海水像一塊巨大的橡皮,幾下子就把他精心堆起來的浮雕字涂平抹盡,消失在海水之中無影無蹤。他望著海水推著翻卷的海浪涌上沙灘,心里回憶著剛剛完成的沙灘堆字的一筆一畫,就在這不休止的潮漲潮落之間,小永利放飛著自己要做一個沙灘浮雕藝術家的夢想。在他的整個少年時光里始終有沙雕字的陪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永利從一個少年變成了青年人,從而立之年到了不惑。
工作之余,他依然癡迷于沙灘浮雕,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他在沙灘上忙碌的身影。二、藝海無邊苦作舟碧海藍天下,以沙灘為紙,雙手做筆,輔之于一把不銹鋼的鏟子和兩塊長條形檀木,揮灑造型。看似創作的門檻很低,但要達到爐火純青的高度,卻也十分不易。陳永立深知“磨刀不誤砍柴工”之理,為了能在沙灘浮雕中凸顯中國書法的魂靈、風骨和藝術特色,他潛心學習研究中國書法的各種書體,購買了大量的介紹中國書法的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五種字體,包括魏碑的相關書籍和字帖。
王羲之、趙孟頫、顏真卿、柳公權、當代啟功、本土高小巖等書法大師留世精品都出現在他的書桌上。出于對魏碑的偏愛,他多方收集到包括北魏書家鄭道昭《鄭文公碑》在內的多幅魏碑典范字帖。夜燈下,在浩如煙海的字帖、碑帖中,他揣摩比較著書法大家各異的書法藝術特色,隸書字形多呈寬扁,講究“蠶頭燕尾”,結構扁平工整,莊重精巧。
楷書中規中矩,棱角分明,橫平豎直。而魏碑書體,則雄渾莊重、雍容大雅、剛柔相濟,含韻于樸,凝重勁健,讓陳永立喜愛有加,用心揣摩,到了愛不釋手的癡迷程度。他堅信“字無百日功”,刻苦地臨摹、書寫,每日臨池不輟。功夫不負有心人,幾載春秋,多種書體他都能熟稔在心,對特別鐘愛的隸書和魏碑已深深印刻在腦海之中。
把儲存在腦海里的書體,復制到沙灘上,不像在書齋里宣紙上那般瀟灑。除了要突出書體的藝術特色之外,字體的各個筆畫之間的比例非常重要。怎樣能夠保證每個字都大小一致,基本統一?陳永立歷經多年練習摸索總結出來一整套技巧,他如是說:“一開始我做的字也是有大有小,后來慢慢總結出這其中的技巧,比如需要做一米的字,拳頭往那一放,就是筆畫中‘點’的尺寸,從手指到胳膊肘關節的長度,這就是筆畫中‘橫’的尺寸,‘豎’就是從手指到肩關節,字整體是一米七,根據身高一看影子就能定位,這就是比例。
所以只要說出成型字體的尺寸,我就能準確的按比例完成。”說起沙灘浮雕的全部工具,他介紹說,“鏟子鏟沙,兩塊檀木,一塊是用來找圓弧,一塊用來找平面。”望著這最簡單不過的工具,通過他的雙手能堆砌出不同尺寸、不同字體的沙灘浮雕字,人們在體會他創作的諸多艱辛的同時,又為他的執著、毅力、悟性、靈氣而深深驚嘆。幾十載春秋,陳永立的沙灘浮雕出現在島城多個浴場沙灘,從石老人到董家口,甚至外地海邊沙灘。
總共創作過多少作品,連他自己都記不清楚了。觀摩陳永立的沙灘浮雕作品照片,有楷書、隸書,但多見的是魏碑。他的魏碑書體的浮雕作品風格多變,或拙樸意趣;或奇崛蒼涼;或流麗活潑;或端莊雋美,筆勢一波三折,有大家風范,竟少見匠氣。能想象得到,在其精雕細刻這些沙雕作品的時間長河里,沐浴著春風,暢飲著甘霖,披一蓑煙雨,笑迎著冬雪,伴隨著滔滔海浪,梳理著陣陣海風。這些飄逸著濃郁的家鄉海腥味、閃現著騰飛盛開的雪浪花、借助著嶙峋礁石的滄桑、攬來千百海鷗掠過海面沖擊風浪輕盈身影的沙灘浮雕作品,蘊含著“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的創作理念,揉進了一腔熾熱的家國情懷和母親殷切的期望,把島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中國書法的神韻和海邊人博大的胸懷、優雅的氣質糅合在一起,陳永立髫年立志要做一個沙雕藝術家的夢想正走在夢圓之路上。
三、夢想放飛沙灘節坐落在三面環山的島城匯泉灣畔,被譽為“亞洲第一海水浴場”的青島一浴,擁有長580米,寬40余米,總計2.4公頃的浴場沙灘。這里常年綠樹蔥蘢,景色秀麗。自1992年那個金秋開始,以王磊女士為代表的一眾有大海沙灘情結、有志于島城海洋文化建設的中青年人,在黨和政府的鼎力支持下,醞釀成立了青島市沙灘協會,開始謀劃舉辦青島國際沙灘藝術節。
這些迄今已成功舉辦了30屆的沙灘節慶,有沙灘排球、沙灘雕塑、沙灘婚慶等18個活動項目。涵蓋了文化藝術、體育、民俗等多個方面,形成了場面宏大,藝術精湛、豐富多彩、氣氛熱烈的一臺臺“大戲”。幾代人年復一年地演繹了一場場絢麗多彩的節慶盛典,累計吸引了國內外游客和市民達幾十萬之眾,成為島城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這些節慶板塊里,陳永立的沙灘浮雕無疑是最具沙灘特色、彌漫著“青島味、海洋味”、最受人矚目的藝術欣賞活動之一。沙灘節30屆,他的沙灘浮雕幾乎屆屆都參加。每屆沙灘節的會標,都出自他之手。這些獨一無二的沙灘浮雕會標出現在節慶的最醒目處,蒼勁不失朝氣,簡約卻透深邃。表達著島城人民向上向善、向往美好的精神追求,蓬勃著沙灘節生生不息的力量。
“龍騰活躍”“厚德載物”“寧靜致遠”“無欲則剛”“一帆風順”“風雨兼程”“龍飛鳳舞”“福祿壽喜”“正大光明”“無私奉獻”“幸福”“蘭香”“金色年華”“觀海聽濤”…在這些優秀的沙雕作品里有喜慶祈福、前景展望、箴言名句、美好祝愿。以島城藍天碧海紅瓦綠樹為襯托,有海風雪浪鷗鳥來相伴,在島城人灼熱的期待和溫情的目光里,陳永立沿用書法慣例,全部采用漢字繁體,精心于每一筆畫,傾情于每個漢字。
蹲著、立著、趴著、瞄著、瞇眼端詳著,完成著一個又一個“別樣紅”的作品,引來參加沙灘節慶的中外游客的嘖嘖稱贊和聲聲驚嘆,不知有多少人與他的沙雕作品同框,留下永恒。當“我愛你中國”“中華情”的沙雕與高揚的五星紅旗相映生輝時,激發了多少人激情澎湃的愛國之情,人們情不自禁地同聲唱響《我愛你中國》。在“繡紅旗”沙雕前,幾位身著歌劇《江姐》江竹筠裝扮的表演者,在《繡紅旗》的歌唱聲中“穿針走線”繡紅旗,寄托著對革命烈士深情的緬懷。
建黨百年,陳永立把“永遠跟黨走”五個大字端莊地雕塑在一片沙灘上,兩面火紅的“鐮刀錘頭”旗幟下,幾十名紅衣模特表演著《不忘初心》的舞蹈,在金黃色的沙灘上,用中國紅揚起陣陣中國風,表達出了億萬人民的心聲。每屆的沙灘節婚慶盛典上,一對對年齡各異的伉儷,洋溢著幸福的笑臉攜手走上紅地毯。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此時此刻,他的“真心相伴”“經過風雨才見彩虹”這些沙雕作品,與大海一起見證著忠貞愛情,寄托著人們對琴瑟和鳴美好婚姻的衷心祝福。承辦過2008奧帆賽、海軍節、上合峰會的美麗島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他的“青島歡迎您”浮雕作品如同熱情的島城人,憑借一方熱土和一灣碧水,以特大城市的氣魄,敞開火熱的胸懷笑迎天下來客。在海陽碧桂園沙灘,他為一位外國友人慶賀生日。
用時5個多小時,完成了一個長8米寬4米的“壽”字沙雕作品。巍巍聳立,氣勢磅礴,鐫刻嶗山的風骨,呈現黃海的浩瀚,充滿了對外國友人在華慶生的由衷祝福。這幅作品被人們競相拍照,走出了國門,讓更多的人們領略島城沙灘浮雕和陳永立之風采。陳永立目光炯炯告訴筆者,自己已是古稀之年,很愿意把自己的特長教給那些熱愛書法和沙灘浮雕的青少年們,讓沙雕浮雕藝術得以傳承,利用好青島沙灘的優質資源,進一步豐富青島的沙灘文化,為島城悠久的歷史文化再添新韻。
同時,也讓自己故去的母親笑慰于九泉。他興沖沖地說,要不斷探索沙灘浮雕新的表現形式,擬將燈運用到沙雕字的制作中,讓字體在夜晚也能呈現出立體效果。他瞇起眼睛做深思狀,仿佛在他的視野里,華燈初上,萬家燈火,皎潔的月光把一片銀輝灑滿無邊的大海和沙灘,一幅新的沙雕作品“明天會更好”傲然橫亙在沙灘。“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在新的征程獵獵飄舞的旗幟上,人們會看得見青島國際沙灘節沙灘浮雕的那一抹亮色。在實現國際化大都市的雄壯交響樂曲中,也會聽得到沙灘浮雕藝術家陳永立所精心創作奉獻出來的的歡樂音符。(此文刊登于《青島晚報》“青潮”副刊2021.12.11.天津《海河文藝》編輯部、《青島故事》平臺先后推出。壹點號浮山書屋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或搜索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