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自然,出于匠心,一處處優美水景成為長安區提升形象氣質的“點睛之筆”,也是保護秦嶺、建設生態西安的“生動實踐”。近年來,西安市長安區馳入轉型發展、追趕超越的快車道。圍繞《全域治水碧水興城西安市河湖水系保護治理三年行動方案》,長安區堅持“河園同治”建設公園城市、舉全區之力抓好全域治水。源于自然,出于匠心,一處處優美水景成為長安區提升形象氣質的“點睛之筆”,也是保護秦嶺、建設生態西安的“生動實踐”。
作為長安區規模最大、景觀元素涵蓋范圍最廣的公園,長安公園是長安區“全域治水”以及“公園城市”建設的重要板塊,也是古長安八水之一潏河生態景觀廊道的核心節點。潏河橫穿而過,成就了這座集自然河道、湖面景觀、山地風景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樊川是西安南郊著名風景區,漢高祖劉邦曾將這條川道封為武將樊噲的食邑,樊川由此得名。樊川公園以樊川湖為主題,打造湖河匯集交錯的城市郊野公園。城市與水系的結合,讓樊川公園的景觀,具備了更多休閑娛樂功能。長安區將皂河綜合治理工程作為重點建設項目,全面推進生態修復,讓皂河徹底告別“黑臭水”,致力于打造水清岸綠有魚無味的清水河、城市品質提升的景觀河、宜居宜業宜游的民心河。長安中央公園,即長安區全域治水·皂河水系連通工程。
通過水系連通,打造南北生態綠軸。中央公園融合了水生態景觀、歷史文化景觀及群眾健身需求,是一座精致而全面的城市生態公園。王莽田川間的一片片水田里,有往日艱苦奮斗的厚重歷史,有當下“花園鄉村”建設的發展成果,更有長安區產業興旺、生活安康、物阜民豐的美好未來。
勤勞、善良、堅韌的人們,正在“花園鄉村”的建設之路上奔向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以“風光與人文共流淌”為規劃理念的太乙宮水系,將“水系景觀、花園節點、農耕田園、人文資源”串聯,因地制宜,打造了集休閑觀賞和農業灌溉為一體的兩用水系,形成了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口袋公園、堤頂道路、人行步道同樣是長安區公園建設的重要內容。
散落城市之中的“口袋公園”,小而精、小而美,不僅改善了長安區的生態環境,更是居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長安區在清涼山公園的打造中,結合多層山體景觀特色,以水為載體,彰顯了山水文化。山的俊秀彰顯出水的柔美,水的靈動倒映出山的沉穩。
王曲為長安城南“五曲”之一,歷史悠久。如今在長安區“五策”并舉、系統治水的管理下,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守古,可見王曲歷史底蘊深厚;望今,可見在田園鄉野之中,潺潺流水風景如畫。繞長安之南的滈河,是長安八水中人工改道變化最大的河流之一。2019年底竣工的滈河公園慢行道,是一條生態永續、現代簡約的綠色生態廊道,也是體現海綿城市理念的綠色廊道,該工程的建成為市民再添休閑好去處。河湖連通工程是水、林、路綜合治理的群體性工程,結合造林、環保、人工湖周邊綠化及排污,人工湖正在成為“長安之肺”,鳥兒用翅膀為生態投票。
在長安區“全域治水”的進程中,大小水庫的生態修復治理和保護也是其中重要一環。以鄉村水庫配合長安大水系建設,通過聯合調度,蓄水入庫,既能成景,又可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