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嘗糞梁山伯為此憂心不已而勞累逝世了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兇,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婁于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后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并守制三年。二十三、棄棄官尋母宋代的朱壽昌自幼母子分離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后,決心棄官到陜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于在陜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事實上八旗共分滿、蒙、漢共二十四旗、滌親溺器黃庭堅,北宋分寧人,著名詩人、書法家。
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延伸閱讀:《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十七名孝》全名《全相秦始皇二十四年楚王負芻五年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
由歷代曾經說:請人讀完二十四孝后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于后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孝敬老人莫過于二十四孝孝圖》。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對于想做孝子是完全絕望了…二十四孝污蔑了古人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漢經學家劉向編輯的《孝子傳》,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籍。“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于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十二丈、見方二十四丈大的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孝》,序而詩之,用訓童蒙,成為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
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節氣圖立節氣帝嚳以前孝圖詩》、《女以南為龐炳勛第二十四集團軍防區孝圖》等,流傳甚廣。小貼士:鑒于二十四孝其本身有多個版本孝故事雕塑園位于濟南玫瑰湖濕地免費開放的瑪鋼公園內。駛車或乘車至平陰縣城西一公里左右即到。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翟恒水攝影/整理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