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菏澤牡丹文化旅游節期間,一個牡丹花造型的表情包被菏澤網友們廣泛使用,不少網友表示:好看、萌、可愛、富有菏澤本地元素…當得知是菏澤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動畫系的學生和老師一起制作的以牡丹為主題的“二次元”形象系列表情包后,網友們友更是熱捧。4月21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來到菏澤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動畫系,見到了設計牡丹主題表情包的老師和學生,他們講述了制作表情包的過程和未來的規劃。
一進入菏澤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的大廳,記者就看到走廊兩旁排放著各種泥塑作品,不僅一比一還原了曹州牡丹園的大門和“牡丹魂”雕塑,就連每個人的表情都捏的十分細致,一個個作品都被好好地陳列在玻璃柜子里。“這都是學生的作品,做的很不錯吧,都是學生們用心設計和制作的,每個樓層都有學生各種各樣的作品。”該系主任陳妍言笑著說。談起是如何創造出關于“牡丹”元素的表情包時,陳妍言說,去年老師給學生們布置的一項作業,是讓學生們制作一款具有菏澤特色的表情包。
當時來自青島的閆思璇就提出要做出一款帶有“牡丹”元素的表情包,于是,一個小小的制作團隊就誕生了。“我們學校的老師在教課時一直都在強調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希望學生們熟練地將傳統文化結合現代流行元素,創造出屬于自己的風格。當閆思璇提出將‘牡丹’元素加進去時,老師非常開心,于是就讓她著手創作。”陳妍言說,中國的傳統動畫是水墨畫,像最早的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等都是水墨畫,水墨畫富有非常濃重的中國色彩,而牡丹又最能代表菏澤,于是在老師的提議下,閆思璇開始用水墨畫的風格設計。
“牡丹霓霓”的原型是名叫霓虹幻彩的牡丹花,根據霓虹幻彩的特點,特地為其設計了唐裝。一周后,閆思璇將“牡丹霓霓”的風格、衣著、性格設計好后,張志華等幾名同學開始制作后期的動作,讓“牡丹霓霓”活起來。“制作‘牡丹霓霓’時正好是疫情期間,學生們都在家里,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就是視頻和電話,當學生們拿出初稿后,老師再做最后的調整,等全部調整完,我們才將‘牡丹霓霓’推出來。
”陳妍言笑著說,當時“牡丹霓霓”的表情包僅在學生之間使用。閆思璇、張令龍、袁浩、張志華等幾人看到“牡丹霓霓”被同學所使用后非常開心,頓時信心滿滿。閆思璇來自青島,今年21歲,目前是大三的學生,提及為何選擇動畫專業時,她說是因為從小的喜愛。“我從小學五年級就喜歡上了動畫片,高考時就想要學動畫專業,現在已經學習了三年,等大學畢業了,我想從事二維動畫的職業。”閆思璇說道。
自從“牡丹霓霓”成功推出后,閆思璇就想繼續做下去。2020年的暑假,閆思璇在家以牡丹花“軟玉溫香”為原型,獨自制作出了“機靈小牡丹軟玉”的表情包。“‘軟玉’和‘霓霓’是完全不同的風格,‘軟玉’更二次元一些,線條更流暢一些,而且性格也不同,是我喜歡的‘吃貨’風格。”閆思璇說,除了菏澤的牡丹外,對于外地人來說,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牡丹的美食了,所以她才將第二個表情包設計成“小吃貨”的風格,更加展現出菏澤的特點。
目前,從“牡丹霓霓”第一個表情包做出來至今已有1年多的時間,到現在共同推出三組、四個牡丹人物表情包共網友們下載使用,其中角色包括牡丹霓霓、軟玉、墨玉、御哥兒等。從開始的幾個下載點擊率到現在的上萬,都讓參與者倍感光榮。“草圖、初稿、選色、定稿、文案…背后囊括了學生太多的心血和努力。”指導老師張璐和平菁菁說,希望通過動畫系全體師生的教學研究和實踐,切實將菏澤牡丹推廣出去,讓更多人了解“牡丹”背后的數千種花型、花色,弘揚地方文化。
閆思璇、張令龍、袁浩、張志華的創始初衷,是為了讓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能夠深入了解牡丹,而不是只把“牡丹”當作一個單一固化的傳統形象去理解。動畫專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了針對具體牡丹品種形象設計的嘗試與探索,將形形色色的牡丹品種囊括其中。“今后,我們會推出牡丹家族,擴大牡丹成員,讓不同種類的不同性格的‘牡丹’都變成卡通人物,作為表情包供大家使用,我們也會根據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來創造更多的節日表情包。
”陳妍言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