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奉賢大小事,關注“上海奉賢”一手掌握!6月25日,奉賢區榮獲“2021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殊榮,成為上海首個獲此殊榮的區。奉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按照中央生態文明部署,落實綠色發展理念,踐行“兩山”“兩城”理論,把生態環境作為民生最大公約數、最普惠的民生。
![公園人物奔跑的兒童和小狗銅雕](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8/184456_53374.jpg)
聽錦鯉說話、讓飛鳥代言,努力讓奉賢成為“樹的世界、花的海洋、鳥的天堂、云的故鄉、人的樂園”。奉賢自2017年提出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區以來,推進“萬頃林地、千里綠廊、百座公園”,以美麗宜居的公園城市為建設目標,將生態環境建設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任務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全力推進綠林地建設,全面推進“水天一色”工程,生態空間格局不斷拓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南上海的公園之城奉賢區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圍繞奉賢新城“四城一都”建設,以打造人性化、人文化、人情味的人民城市為目標,全力構建郊野公園——綜合公園——社區公園——游園的城鄉一體化公園體系,打造公園之城。讓廣大市民可以在公園里運動和休憩,在公園里交友,在公園里享受健康生活?!吧虾V~”碧波蕩漾,綠林環繞,年豐公園、雕塑藝術公園、青年藝術公園、泡泡公園相繼開園,實現覆綠62公頃;金海公路以西中央生態片林完成230公頃的林地撫育和改造提升。
全區11街鎮、1個開發區實現“一鎮一園”全覆蓋。按照“推窗見綠,出門進園”的要求,構建“小、多、勻”的公園綠地系統,實現了“15分鐘公園生態圈”,目前,全區公園總數已達188座。結合自身江海融合,河湖水系密布的特征,探索彈性規劃,做好“沿水、沿路”文章,實現綠廊網絡化和綠地系統化。形成了江南韻味、水鄉特色、藍綠交融的城市濱水景觀,百里綠廊、千畝花海、萬畝林地為生態基底的城廓公園。
孕育出了獨特的“十字水街,田字綠廊,九宮格里看天下,一朝夢回五千年”城市意象。城市里鄉村鄉村里的都市奉賢堅持跨界融合,尋找“城市化”與“逆城市化”最佳契合點,充分發揮鄉村比較優勢,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打造國際大都市背景下的鄉村振興新樣式,不斷提升鄉村的經濟、生態和美學價值。優化農村生活、生產、生態格局,大力推進郊野公園建設,形成生態環境改善,城鄉統籌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美麗鄉村。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通過拆違建綠,建成五宅村、六墩村等村級公園35座,滿足村民就近休憩和健身需求。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村吳房村充分利用生態村組、和美宅基、和美庭院等創建成果,以藍天白云、桃林環繞、綠水穿流、空氣新鮮的田園風光為亮點,以現有百年老宅為核心,以10個業態功能區為輻射,打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意象,形成“桃源里”系列品牌項目,為“美麗鄉村”打好生態底色。
同時,奉賢以農藝公園為核心,致力于加快形成宜工、宜商、宜農、宜旅、宜教的總部集群,聚焦“三園一總部”,將空間、生態、政策、鄉愁“變現”,不斷增強鄉村經濟密度、經濟功能、經濟噸位,推動村集體經濟壯大,讓農民既富口袋、又富腦袋。藍綠交融的文化之城奉賢通過人與自然、人與生活,人與生產的交融、互動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依托藍綠交融的自然稟賦和“賢美文化”傳承,展現新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
隨著浦南運河兩岸景觀改造的推進,環繞城市四周以及縱橫交織于城市腹地的綠帶的建成,“十字水街、田字綠廊”的生態空間格局逐漸成型。位于萬畝中央綠心的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是融自然、人文、建筑于一體的森林劇院,是“文化新地標、演藝新殿堂”。奉賢正由“少年”邁向“青年”,演繹“唯一”變作“唯美”,四屆區委十次全會提出了建設浦南運河沿線“冷江雨巷、南橋源、水韻青春、明城新月”,聚焦歷史變遷、與歷史文化遺存,挖掘奉賢文化資源,加快推進沿線綠廊和綠道建設,以綠道串聯起沿線古鎮和景點,形成新江南水鄉風韻,打造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形成“百里運河、千年古鎮、一川煙雨、萬家燈火”的獨特意向。
恢復“三分灰、七分白”的建筑色彩,保留古樹、古橋、古建筑、古村落,體現江南韻味、水鄉特色,實現“傳統與現代握手、古樸與時尚對話、科技與藝術融合、高雅與通俗一體”。城市更新“南橋源”項目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脈絡和豐富的遺跡留存,可以稱得上是奉賢之根、奉賢之源。
距今己有1400多年歷史的青村老街,經過修復保護,儼然亮麗轉身,徜徉青溪老街,撲面而來的是濃濃文化氣息和靈動的江南水鄉風貌。奉賢正以奔跑的姿態、追夢的狀態,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地名、地位、地域優勢,不斷跨界、破圈、超越,讓青春帶火這個“新江南呈現地、新產業爆發地、新青年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