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雕塑美好的時代郝京平,從童年時代就喜歡繪畫,從地邊田野到昏暗的煤油燈下,到處可見他用信手拈來的景物作為自己筆下的生動形象。由于家境貧寒,讀書期間曾輟學從事農業勞動。盡管失去學習的機會,但是他并沒有中斷對繪畫藝術的喜愛和追求,而是像少年時代的王冕一樣,利用勞動間隙練習畫畫,無論在揮汗如雨的酷暑,還是滴水成冰的嚴冬,他都堅持不懈。繪畫,已成為他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與繪畫結下了不解之緣。
郝京平——這個泰山農民的兒子執著地走著一條他自己的藝術之路。后來,無論是擔任農業互助組組長、農業社社長,還是擔任鄉里的宣傳干部,他無時無刻忘不了用自己的特長——繪畫,來幫助他出色地完成工作。在這期間,他又愛上了雕塑藝術,這無疑為他以后的藝術生涯又增添了多彩的一筆。
1958年,郝京平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從此,他進入了更開闊的藝術天地。在六年的大學生活中,著名雕塑家曾竹韶、傅天仇教授都是他的嚴師和親密朋友。1964年,他以優異的學習成績畢業并留校任教。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的30多年里,培養了大批的雕塑人才,并為藝術院校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師資。為了培養和發現藝術人才,郝京平不辭勞苦奔波于祖國的大江南北,從中發現雕塑苗子,并力爭為他們爭取好的學習環境。他的學生,大部分已成為各省市藝術界的骨干,可以說他真的是桃李滿天下。在幾十年的藝術實踐中,郝京平走著一條腳踏實地、扎扎實實的藝術道路。
他在艱苦的環境中奮斗,在藝術的天地中不斷求索。他具有鮮明的創作個性,并且遵循著自己的道路從事一系列藝術問題的探討和思考,在他的作品中,歷來是以性格描寫的生動體現、以揭示人物豐富、復雜精神生活而引人入勝的。他的作品很大一部分以滿腔熱情塑造勞動人民的樸實形象,全心全意忠于人民,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情與愛。藝術家的精神面貌像水晶一般的純潔,把他對于美好事物的熱愛和他的模特的優雅的詩意融為一體。
在藝術的追求中,郝京平向現代感和民族特色相融合這一課題作出了新的探索,這將為他在今后的藝術之路上有新的飛躍、新的突破打下良好的基礎。他堅信:藝術無止境,成績和榮譽永遠屬于明天。郝京平|1935年出生,山東省肥城市人。
1964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畢業后留校任教,曾任雕塑系第一工作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主要作品《老黃忠》,1964年畢業創作,在全國高等美術學院畢業生美展中展出,中國美術館收藏。《女突擊隊員》,1964年創作,在全國高等美術學院畢業生美展中展出,《中國青年報》發表。《女孩頭像》,1972年創作,在《北京周報》以六國文字發表。
1974年參加了西藏大型泥塑《農奴憤》的集體創作,在西藏革命展覽館展出;1977年參加了毛主席紀念堂《大型群雕》集體創作,均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獨膽英雄》,1978年創作,陳設在哈爾濱革命烈士紀念館。
《高原牧歌》,1979年創作,在《美術作品集》上發表,湖北美術館收藏。《女頭像》,1980年創作,《中國現代美術家作品集》發表,分別在香港和日本展出。《童年的伙伴》,1982年創作,在全國第六屆美展中展出,中國美術館收藏。《女人體》,1983年創作,在《全國高等美術學院雕塑集》上發表。《女人體》,1984年創作,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牧羊曲》,1985年創作,陳設在北京“石景山雕塑公園”。
《包青天》,1989年創作,獲全國第七屆美展銅獎,1990被選入《世界雕塑全集》,2015年捐給最高人民法院收藏。大型抽象雕塑《舞》,1992年創作,陳設在北京舞蹈學院,在全國第二屆城市雕塑優秀作品展中展出。《新秀》,1996年創作,在全國第四屆體育美展中展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群雕》,1995年-1999年集體創作,在北京“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5周年美術書法展覽”中獲集體一等獎,其中《家破人亡》《軍民情深》兩座銅雕由本人主持創作。
個人傳略被錄入《中國當代文藝名人辭典》《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等典籍。作品欣賞《老黃忠》鑄銅/高115/1964年《老黃忠》《女突擊隊員》仿銅/高110/1964年《女孩頭像》大理石/高25/1973年《孤膽英雄》仿銅/高110/1978年《高原牧歌》鑄銅/高65/1989年《仿唐菩薩》木雕/高76/1979年《女頭像》大理石/高52/1980年《童年的伙伴》鑄銅/高76/1982年《春花》玻璃鋼/75×55/1984年同年在美術館展出《包青天》墨玉石/高82/1989年《舞》不銹鋼/高450/1992年《抗日戰爭紀念群雕·家破人亡》鑄銅/高450/1995-1999年《抗日戰爭紀念群雕·軍民情深》鑄銅/高450/1995-1999年素描、速寫繪畫2019年5月3日,郝京平先生因病于湖北武漢逝世,享年84歲。
先生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他的作品卻依然屹立于國內各地,成為先生生命的不朽延續,先生的高大形象和高貴品質也正如他所塑造的《包青天》一樣,一身正氣永留于世,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