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開欄語:厚重輝煌的山西革命歷史,鑄就了光耀千秋的山西紅色文化。作為革命老區,雄美的太行、呂梁山間留下了大量豐富感人的紅色遺跡。而寶貴的紅色資源,為我省打造紅色文化旅游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紅色基因代代傳。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本報開設專欄《紅色旅游看山西》,深入挖掘我省紅色文化內涵,認真梳理歷史脈絡,以紅色精神為指引,圍繞我省呂梁、晉中、長治等熱門紅色游目的地,展現紅色人文歷史景觀的獨特魅力,掀起山西紅色旅游熱潮,唱響“游山西就是在讀中國紅色革命史”。
山西武鄉是與井岡山、延安、西柏坡齊名的革命圣地。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機關在這里長期駐扎,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長期戰斗和生活,組織指揮了整個華北地區的抗戰。走進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八路軍總司令部王家峪舊址、八路軍總部磚壁舊址等紅色景區星羅密布,隨時隨地都能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
讓人不禁感嘆,武鄉真是一座“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3月29日,“2020年紅色文化型景區品牌50強榜單”出爐。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在列,是我省唯一上榜景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坐落在太行山區、風景秀麗的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級4A級旅游景區、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等,是中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抗戰歷史的大型專題紀念館,也是集收藏、研究、展示、傳播諸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1988年,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正式建成并對公眾開放,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館名。作為全國最大的抗戰歷史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展示中心之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館藏豐富,擁有各類藏品上千件,尤以八路軍抗戰歷史文物的收藏最具特色。其中,國家一級文物達上百件,館藏革命文物數量及一級藏品數量均居全國紀念館前列。來到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廣場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集體塑像——八路軍將領組雕《太行山》。這組塑像反映了抗戰時期朱德、彭德懷、葉劍英、林彪、聶榮臻、羅榮桓、劉伯承、徐向前、賀龍、鄧小平、左權共11位八路軍將領的形象,由雕塑家李象群設計制作,是目前國內展示八路軍將領形象方面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組雕。
紀念館主要由八路軍抗戰史陳列館、八路軍將領館、百團大戰半景畫館、窯洞戰模擬景觀、八路雄風碑林等組成。在八路軍抗戰史陳列館,基本陳列共分為“日本全面侵華八路軍出師抗日”“開展敵后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粉碎日軍‘掃蕩’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戰勝嚴重困難堅持敵后抗戰”“進行局部反攻恢復和擴大抗日根據地”“舉行全面反攻奪取抗日戰爭最后勝利”六個部分,通過照片、實物展出和塑像及影像結合等方式,展現了八路軍從盧溝橋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洛川會議、平型關大捷、敵后游擊戰爭、發展抗日敵后根據地、開展百團大戰、全面大反攻等,直到取得抗日戰爭最后勝利的過程。
另外,窯洞戰景觀、八路雄風碑林公園、八路軍抗戰紀念碑、“和平頌”主題公園等景點也是紀念館的主要參觀點。特別是紀念館在原窯洞戰舊址基礎上挖掘修復了模擬實戰場景,內設會議室、儲藏室、搶救室、指揮所、單人掩體、馬槽出入口等設施,生動再現了根據地軍民利用窯洞與敵人斗爭的戰爭場面。目前,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的互動體驗展區通過多媒體結合現代科技,系統再現抗戰文化,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在紀念館一隅,有一處被欄桿圍起的以攻克娘子關為主題的百團大戰半景畫。它以巨幅油畫與實物和模型相結合,利用計算機控制的聲、光、電技術,令人仿佛置身于濃煙翻滾、戰火紛飛的場景中。革命歷史融合現代科技,從聆聽歷史到觸摸歷史,從游覽歷史到體驗歷史,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在為建設文化強省,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促進山西文化旅游轉型升級發展出雛型、蹚新路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