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女》作品塑造了一位珠江三角洲的少女,她背著豐收后沉甸甸的香蕉,滿懷喜悅,人物塑造樸素、生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該作品作者關偉顯,廣東南海人,1956年為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一座好的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一座城市的表情。
![漢白玉馱寶瓶大象石雕](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7/175620_19283.jpg)
它們就像一串靜止的音符、一首凝固的詩,用自己舒展多姿的體態,靜靜歌頌著城市的美。除了專門去廣州雕塑公園欣賞,當你信步徜徉在廣州的高樓大廈間,或者是老城區之間,也隨時可能與一尊尊雕塑作品不期而遇。這些生動形象的雕塑讓人一下子記住廣州,愛上廣州。
城市雕塑,豎立在一座城市的公共空間。它們是城市里的一座座藝術品,體現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內涵。雖然很多街邊雕塑的作者并不知名,但這些在高樓林立、交通縱橫中屹立著的藝術品,都有著美化城市、體現人文精神的重要意義。美好的雕塑就在我們的身邊,需要一雙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去欣賞。在雕塑公園,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名家作品的復制品;在潮流前沿的新城區,與我們邂逅的大多是現代風格的雕塑;
而在傳統的老城區,街邊的雕塑更加接地氣,趣味十足。雕塑公園國慶假期來臨,在廣州市區,就有這么一個好去處,讓你重溫經典雕塑,感受藝術魅力。這就是廣州市雕塑公園,園區內雕塑林立,雕塑與園林藝術相結合,如潘鶴的《艱苦歲月》,唐大禧的《華夏柱》、集體創作的《南州風采》…讓你一次看個夠。
雕塑公園位于市中心的白云山飛鶴嶺西側,交通方便,占地面積約46萬平方米,是廣州市人民政府于1996年建造的一個全國最大的雕塑主題公園。這是一部“綠色的史書”,濃縮了廣州市多年的文化與輝煌,是一處品味現代藝術,了解嶺南文化的好去處。值得一提的是,雕塑公園的門票是免費的。
地址:廣州市白云區飛鵝嶺下塘西路西側開放時間:8:00~門票:免費《九天九夜》這幅作品與廣州日報有關,2008年那場“春運”中,有4個奮戰了39個小時后剛剛從執勤一線撤下來的戰士,居然站著睡著了,廣州日報攝影記者邵權達抓住了這個震撼心靈的鏡頭。
真實感人的畫面,令雕塑家許鴻飛心靈倍受震撼,他滿懷創作激情,深入采集畫面背后的細節:比如,聯系記者搜集多角度的圖片;實地考察火車站場地;請來那照片中的4位戰士。最終塑成了這座打動心靈、震撼視角的紀念性銅雕。原作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永久收藏。該作品作者許鴻飛,生于廣東陽江市,現為廣州雕塑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從事雕塑藝術創作二十多年,創作了一系列雕塑作品。其中凸顯個人藝術風格的“肥女”系列作品很受人們喜愛。
《香蕉女》作品塑造了一位珠江三角洲的少女,她背著豐收后沉甸甸的香蕉,滿懷喜悅,人物塑造樸素、生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該作品作者關偉顯,廣東南海人,1956年為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新城在珠江新城花城廣場中軸線上,更加容易邂逅現代風格的雕塑,形態夸張扭曲,富有濃厚的藝術氣質,跟這個區域年輕、積極、國際化的審美氛圍十分相襯。廣州大劇院大劇院周邊不時有不同風格的雕塑亮相,等待你的發現。許鴻飛作品《飛琴》落戶廣州大劇院,這是其作品中辨識度最高的“肥女”系列作品之一。
雕塑中,一個肥女身體騰在半空中,飛起來彈鋼琴,完全顛覆了人們心目中端莊典雅坐著彈琴的傳統觀念。大劇院周邊展出過一尊主題為《狂歌》的人物雕塑,他張開雙臂擁抱現代化的廣州城。珠江新城花城廣場這組作品叫“喜相逢”,位于利通廣場西門處,九張高腳竹椅圍成一圈,高達三四米。
其設計理念來自“夢境中的家園”。“曾幾何時,竹椅、竹榻、石井小巷、閑適的清晨和黃昏,就像萬物之生長,漸高、漸遠,成為夢境中依稀的家園。”在高樓林立的背景下,在城市的“會客廳”花城廣場,藝術家以放高椅子尺寸的方式,將記憶中街頭巷尾鄰居閑聊的畫面,置換到繁忙的都市間,營造出生動而強烈的藝術沖突,讓人在現代化且繁華的城市中心重逢一份閑情和舒適。西塔這座“未來之門”,坐落在外水池中央的雕塑,整體金色,枝條上爬著一只昆蟲,周圍有六個孩童或在仰望,或在攀爬。
這是由暨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亞洲景觀設計學會中國區主席曾振偉擔任設計師的。該設計模擬了人體肌肉交叉連貫的線條,將“力”的健美展露無遺。而“金蟬”“飲露而不食”,寓意品德高尚、守時守信,符合廣州的定位;孩童捕蟬則彰顯天真、積極、勇敢的精神。老街在老廣州的地界里,如沙面、上下九步行街等地,我們遇到的多是反映傳統文化的雕塑作品,接地氣、風格詼諧、栩栩如生,走在老街上,與這些雕塑相伴,恍然穿越回舊時光。
沙面左圖為夏日的沙面,一個新娘跟在一群雕塑娃娃后頭,聆聽幸福的音符。與其他藝術氛圍濃厚的雕塑群相比,沙面的雕塑顯得更加“接地氣”。數組以孩童的嬉戲與游樂為主題的雕塑分布在街道上,喚起人們對過往歲月和已逝去的童年時光的美好回憶。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展示時代變遷的寫實作品,更是讓人感嘆時光飛逝。許多人物雕塑與真人比例相符,栩栩如生,吸引人們上前與“互動”合影,可以拍出許多構思巧妙的有趣照片。二沙島二沙島的星海音樂廳恰似一座撐起琴蓋的鋼琴,一尊高大生動的冼星海雕像佇立于前,已成為二沙島的最標志性的景點。
這尊雕像以黃河驚濤拍擊巖石為襯托,而冼星海則張開雙手豪邁地指揮《黃河大合唱》,神采飛揚,氣勢雄渾有力,將這位人民音樂家刻畫得十分傳神,感染力極強。初次來到二沙島的游客都喜歡在這尊雕像前拍照打卡。上下九步行街夜色中,雕塑《黃包車》勾起老廣州百年歲月的回憶。雕塑、騎樓、老字號是上下九步行街的三大看點。上下九步行街不僅有著百年歷史,還保留著濃厚的西關民俗風情文化,這里的雕塑都取材于民國至現代的西關市井生活,展示了一幅幅生動的人物畫卷。
這些雕塑不僅工藝精湛,活靈活現,而且人物之間的動作與神態都戲劇感十足,讓人想要一探究竟這背后的故事。右邊這組作品位于山頂,是時任廣州美術學院院長黎明等新的一代雕塑家于1996年創作的,它反映了秦統一嶺南、廣州建城時的壯觀景象。古城上有四個武士,他們肩負金印,城門洞四組雕塑分別為農業、手工業、商業、漁業,象征著當時的經濟繁榮。廣場四周的二十件雕塑均以出土文物造型為基礎進行創作,再現當時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