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公園如今沒有圍墻和大門,市民晨練、登山、游園可就近出入,十分便利。一幅20世紀(jì)60年代的“鳳凰山公園正門”老照片,勾起了筆者對鳳凰山公園大門幾經(jīng)變遷的回憶。鳳凰山原名雙鳳山,屬燕山余脈,海拔88.92米。1952年,唐山市政府決定在鳳凰山修建占地655畝的公園。
取勞動人民游覽、休憩之意,定名為勞動公園。《唐山城市建設(shè)志》大事記載:“1952年7月15日唐山勞動公園破土動工,公園里劃分文化區(qū)、康樂區(qū)、游覽區(qū)、兒童園地等部分。設(shè)有露天舞池、露天劇場、游泳池、體育場、文化宮、展覽館、動物園等?!碑?dāng)年,開灤煤礦對勞動公園的開發(fā)建設(shè)非常支持,除捐款人民幣15億元,還撥出了鳳凰山以東的舊馬場圈地塊。1956年,勞動公園劃分為鳳凰山公園和工人文化宮兩個部分。
其中鳳凰山公園面積為24.7公頃,是唐山市解放后建園最早、游人量最多的一個封閉型售票公園。那幅20世紀(jì)60年代老照片的拍攝者為唐山文史學(xué)者李國明先生。李先生說:“鳳凰山公園最早的大門是在東口,現(xiàn)今很少有人知曉了。”1963年,由于唐山新市區(qū)內(nèi)的居民日趨增多,于是鳳凰山公園新建了西大門。當(dāng)年5月,鳳凰山公園正式開放時,筆者和家人一起,從該照片中的正門進公園。
當(dāng)時,為慶祝開園游人免票入園。那天,我們游玩的興致很高,年逾古稀的小腳奶奶在筆者的攙扶下,沿著北坡新修的水泥臺階,竟然也登上了山頂,引來游客們的一片驚嘆聲。1974年,公園首次改建中,重修了正門口和售票處,門內(nèi)還增設(shè)了管理室,新掛上了“唐山市鳳凰山公園”和“唐山市園林處”兩塊牌匾。不久,八角亭的續(xù)修工程也竣工了。值得一提的是,大地震中,鳳凰山八角亭竟奇跡般地躲過了劫難,巍然屹立在山頂,成為這座公園的標(biāo)志性景觀。
1984年12月20日,公園重新開放。新修的正門口頗為壯觀,售票處上方豎起了“鳳凰山公園”5個醒目的紅色大字。大門旁高達(dá)7米的白色水泥鳳凰雕塑,格外引人注目。據(jù)市園林處基建科原科長王鳳嶺介紹:“該雕塑投資近10萬元。由中央美院雕塑系李行健教授設(shè)計。
為了使鳳凰雕塑色彩豐富,還在雕塑上抹了一層彩色碎石子。后來,因石子干濕程度很難掌握,打磨時彩色石子脫落,最后成了白色的鳳凰雕塑?!蹦亲⒁怿P凰涅槃的雕塑,象征唐山震后重獲新生,讓唐山人久久難忘。白色鳳凰雕塑的東邊,還建有一座噴水池。池中的“四童戲水”和“六蛙噴水”格外誘人。在陽光的照耀下,頑童姿態(tài)各異,與噴珠吐玉的青蛙相映成趣。
該水池內(nèi)的玉雕頑童和青蛙,在石雕之鄉(xiāng)保定曲陽定做,而玉雕頑童的塑樣,特聘請了畢業(yè)于中央美院雕塑系的唐山雕塑家王樹生設(shè)計,一直為人稱道。唐山大地震后,鳳凰山公園不斷變化,為方便游客出入,還增開了北門和南門。20世紀(jì)80年代初期,市政府在修筑全長7535米的北新道時,征用了鳳凰山公園北部地塊,面積為6.75公頃。1983年北新道建成通行后,公園在新修北面圍欄時,特在唐山開灤一中的對口處,增設(shè)了北門口。該門口寬敞新穎,兩側(cè)長長的圍欄,花池苗圃式的建筑小品組合高低錯落,與公園的林木花卉融為一體,別具一格。
20世紀(jì)90年代末,鳳凰山公園新修了南門。該門位于鳳凰道與增盛路步行街的交叉口處。公園南門內(nèi)有當(dāng)年全市最大的兒童游樂場,有過山車、流星錘、章魚、飛馬等大型游樂設(shè)施十余種。每逢節(jié)假日,帶著小孩的游人從南門進進出出,往返于兒童樂園,十分便利。公園的南大門是遠(yuǎn)眺鳳凰山的最佳地方。
山上朝陽洞兩側(cè)的5座石碑在樹叢中,若隱若現(xiàn)。那一年的2月1日,鳳凰山公園取消了門票,從此告別了50年來游人購票入園的歷史。當(dāng)年4月3日,開始拆除建筑和圍欄,拉開了鳳凰山公園敞開式改造工程的序幕。鳳凰山公園改造共實施兩項工程。一是鳳凰山公園擴綠工程,主要是拆除鳳凰山周邊的人防辦、文化宮、總工會、園林機關(guān)、個體商用房進行擴綠。二是鳳凰山公園內(nèi)部景觀改造工程,拆除有礙景觀的西大門、北大門及園內(nèi)部分建筑、游藝設(shè)施和經(jīng)營攤點,對公園整體重新規(guī)劃,進行景觀改造完善。
鳳凰山公園敞開式改造工程竣工后,原有的公園和文化宮整合成為一體,面積由17.95公頃擴大到了43.25公頃。巧合的是,鳳凰山原本就與工人文化宮是一個公園,經(jīng)歷了半個多世紀(jì)的變遷,又合并到了一起。令人欣慰的是,鳳凰山公園改造過程中,在唐山文化名人韓溪先生和眾多市民呼吁下,由唐廷樞倡議捐款修建的一段石階被保留了下來,那是臨近山頂最為陡峭的石階,有70多級,為我市留下了一處清末建筑遺跡。
改造后的鳳凰山公園于2009年5月1日重新向公眾開放。鳳凰山公園原有的東、南、北大門,只能成為人們的記憶了。但人們?nèi)詫⒃鏖T處視為鳳凰山公園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