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前,看過一句廣告詞:靈山大佛,佛大山靈!記住了這個廣告,去了靈山大佛好幾次。靈山大佛位于無錫小靈山腳下。有關小靈山名字的來歷,早到大唐盛世。命名者是玄奘大和尚。玄奘西天取經到今天印度,精研佛法二十幾年才回歸中土大唐。他游歷到小靈山時,看見這里景色非凡,忍不住贊賞:“無殊西竺國靈鷲之勝也”!
像不像?印度的靈鷲山,佛主得道成佛的地方,古印度的圣地。同樣,無錫小靈山,地理位置絕佳。靈山大佛景區的總體地形像一把太師椅。它南面太湖背靠小靈山。左邊青龍山,右邊白虎山,北邊踩著青峰山。典型的依山傍水。這種環境,在“風水”學上稱為“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是大吉之地。
靈山大佛位于小靈山南麓,包括蓮花座總高八十八米,比“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四川樂山大佛還要高十七米,是迄今為止我國最高的巨型佛像。整座大佛金光閃閃,卻不是黃金制作。她用了七百多噸共計一五六零塊青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
大佛最大的特點之一:瞻仰大佛的人,不論距離近遠,方位是左是右,都被大佛的“眼光”籠罩。換言之,所有游人的舉止動作,都在大佛的眼皮底下。“佛法無邊,無所不見”么?是的,姑且這么認為吧。大佛右手指天,是“施無畏印”,為眾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為“與愿印”,保佑眾生平安快樂。大佛的神情似笑非笑。大佛的雙眼似睜非睜。神態安詳,一切了然于心。“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沒關系,都好。求心安的,給你心安;
求富貴的,給你追求的動力。求消災免禍的呢?眼前有大佛,舉頭三尺有神明。不做虧心事,自然求仁得仁。九龍灌浴靈山大佛圓滿了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有關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隨著靈山大佛的建成,中國神州形成了東方靈山大佛、南方天壇大佛、西方樂山大佛、北方云岡大佛、中原龍門大佛的“五方五佛”格局。位居東方的靈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青銅佛像。每天清晨,第一縷陽光照到佛主的身上時,天空會有祥瑞的云朵飄拂。
陽光與佛主的祥云瑞光一起,保佑眾生。沿臺階拾級而上,居于小靈山巔的大佛,始終低眉垂目。而往上行走的人,則一直持仰視的姿態。往大佛處行,先經過佛手廣場。廣場左側,是“天下第一掌”,按大佛右手復制,形狀大小與大佛真身完全一樣。這便是大佛的血肉真身,制成材料同時備下,與大佛一模一樣。佛掌高度十一點七米,每根手指直徑一米。
掌心有直徑二米的千輻輪。游人按規則圍著佛手順時針轉一圈。佛手掌心處,被轉著走的人,摸出一道亮亮的印記。千輻輪處,锃亮锃亮。佛手諧音“福壽”,每一個去游玩的人,莫不去摸摸佛手以滿足對幸福長壽的祈盼。摸佛手,增福壽佛手廣場是整個靈山景區香火最旺盛的地方。拜墊上前擁后擠跪滿了人。與佛手對應的廣場另一邊,是“百子戲彌勒”雕像。一百個幼童,爬著、拉著、打著、鬧著,攀登在嘻嘻歡笑的米勒佛身上嬉戲。
前后左右,占領了身體所有位置,包括他豐潤園碩的大肚子上,也有鬧騰的娃娃在攀爬。孩子們的裝扮動作各不相同,表情神態各人各樣:有打得急赤白臉的,有樂得眉開眼笑的,有正在撒尿的調皮蛋,有相互做游戲的乖寶寶。雕塑名為“百子戲米勒”,其實是俗世人間的天倫之樂。大肚彌勒,頑劣小童,多和諧的畫面!這里是已婚不育者們的圣地。夠得著摸得到的娃娃,無不被摸得晶晶亮亮,連一點灰塵也沒有。走到最高處平臺,有電梯直達大佛。
游人得以與大佛近距離接觸。巨大的佛腳,每一個腳趾,都能站人。但是,不可以登高上臉。游客可以摸佛手與抱佛腳:“摸摸佛手有福氣,抱抱佛腳抱平安”!百子戲羅漢這是游玩靈山大佛的一次互動。更大的震撼,來自觀賞。每天上午十一點半,在“九龍灌浴廣場”,有“九龍灌浴,花開見佛”活動。時間一到,伴隨著悠悠梵音,巨大的蓮花瓣徐徐打開。
剛剛出生的小王子,后來的釋迦牟尼佛祖,慢慢露了出來。小王子站在蓮花瓣正中央,向著四方巡視,將普度眾生的宏愿,傳達到四面八方。四面對應的地面,走過來時腳踩的地面蓮花,印證佛祖出生時“步步生蓮”的傳說。在小王子巡視的過程中,水池邊靜靜的九條巨龍,嘴里突然同時噴出潔白的水柱。高高揚起的水柱一直到達小王子腦袋的上方,為小王子灌浴凈身。這是著名的“九龍灌浴”傳說再現。同時,接引的飛天在水中載歌載舞,歡迎王子。
同時,承接噴泉水流水池最外邊的七十二條鳳凰口中,有涓涓細流流淌出來。這是沐浴未來佛祖的圣水,可以直接飲用。旁邊有一次性水杯免費取用。據說飲用了鳳凰口中的水,能滌除塵垢,增保平安!梵宮實景演出從遠觀到近處“抱佛腳”、喝圣水,游玩靈山大佛,就是參與互動的過程。這樣的互動,滿足了游客對于佛的的親近心理,是與寺廟游玩最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