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火車站站前廣場雕塑—《年輕的城》完成驗收,宣傳部、文旅局、城管局、文聯(lián)等部門參加驗收。自此,石河子再添一座標志性雕塑—《年輕的城》。據(jù)悉,《年輕的城》雕塑作品,坐落于石河子火車站站前廣場,是進入石河子的門戶之一。
因此,雕塑作品首先要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這個印象是一個“石城”、“軍城”、“城”、“綠城”合而一體的“年輕的城”。結合這一特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城市建設藝術設計研究所歷時10個月將這些信息有序的、有機的統(tǒng)一在一起完成了這座地標性建筑。《年輕的城》這組雕塑名稱的由來一是石河子的歷史只有70年,是一座年輕的城;二是在這個城市里生活過大詩人艾青有一篇著名的詩歌就叫《年輕的城》。
此外,石河子還簡稱為“石城”“戈壁明珠”;同時還被譽為“軍城”、“詩城”、“綠城”。雕塑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即主體石雕部分;合金鋁壁畫和合金鋁人物圓雕;水系三個組成部分。主體采用新疆當?shù)氐奶焐郊t花崗巖石材構成雕塑主體。表現(xiàn)“石城”。石雕高19.50米,寓意石河子是從1950年開始建設城市的。
主體石雕,以金字塔造型,從下基礎寬厚逐漸向上收攏,形成既穩(wěn)固又挺拔,具有上升趨勢。主題石雕采用均衡構成,形成石雕與人物群的平衡關系。石雕構成抽象的一桿槍豎立著,與周圍的五星體現(xiàn)著“軍城”的屬性。石雕正面刻有“年輕的城”四個書法字和鑲嵌“年輕的城”金屬浮雕。
背面刻寫艾青的《年輕的城》詩歌全文;同時刻有“年輕的人、年輕的城”八個大字,作為這組雕塑表現(xiàn)內(nèi)容的概括。金屬圓雕人物群:主體石雕前面的平臺上塑造了16個人物,以軍墾第一代、第二代人物為主,選取了開荒種地、勘探建設和支援邊疆三個情景片段。同時以第三代學生及教師的形象寓意著石河子是一個文化教育之城,同時也寓意著年輕的城未來的希望。
金屬浮雕壁畫:在主體石雕前方下端石壁上鑲嵌著“年輕的城”全景浮雕壁畫壁畫內(nèi)容以時間段為單位,以“過去”和“未來”兩個組成部分構成。前者分別把50年代至90年代的地窩子、土坯房、窯洞、蘇式平房、斜坡頂廠房、磚混結構5、6層樓房等串聯(lián)起來,表示“過去”;后者主要選取了進入21世紀城市規(guī)劃的公眾性典型建筑組合一起,代表著石河子的“未來”前景。
水系與照明:水池長35.9米。寬22米。該水系不是雕塑的陪襯,也是雕塑的組成部分,是雕塑內(nèi)容之一,也是雕塑的“基礎”。“年輕的城”——石河子。而石河子建城條件之一就是有“水”。水與戈壁石是石河子的典型元素。因此水系是雕塑主題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此外,水池內(nèi)鑲嵌著170多個水底燈,點綴在鵝卵石之間,就像珍珠、星星一樣。
寓意著石河子是一座“戈壁明珠”的城市。水池四個角安放著四組射燈,分別照射在雕塑不同的區(qū)域上。同時也寓意著軍墾戰(zhàn)士是來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聚集于石河子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