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熙路孫中山銅像。合江亭《水的豐碑》。春熙路“爬墻熊貓”。春熙路雕塑群。在老成都,曾經(jīng)矗立著許多老成都人家喻戶曉的城市雕塑。這些雕塑有些已經(jīng)被歷史的塵埃所掩埋,有些卻歷經(jīng)波折,目前仍然矗立在城市某個角落,繼續(xù)擔當著城市的守衛(wèi)者。著名雕塑家朱成、民俗學家劉孝昌在接受采訪時告訴我們,雕塑是有時代性的,特定的時代有特定的雕塑。
對許多老成都來說,城市雕塑在某種程度上是城市歷史的見證者,盡管雕塑口不能言,但透過歷史迷霧,許多城市雕塑依然向我們訴說著往事。保路運動紀念碑豎立于成都市人民公園內。該紀念碑建于1913年,碑通高31.85米,方形磚石結構,雄偉挺拔。它由碑臺、碑座、碑帽四部分組成。
碑座周圍有機車、路軌等浮雕圖案。碑身四面均嵌有“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的陰刻碑文。字徑約二尺許,字體各異,為箸名書法家趙熙、顏楷、吳之英、張學潮等人所書。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位于中國四川省成都市市中心人民公園西北部,建于1913年,是當時川路總公司為了紀念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中犧牲烈士而修建的紀念建筑。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是第三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被朱德譽為“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華革命先”的四川保路運動是辛亥革命時期最突出的歷史事件之一,它為武昌起義的爆發(fā)創(chuàng)造了條件,提供了機遇。
坐落在春熙路中山廣場前的孫中山銅像是現(xiàn)存成都最早的城市雕塑之一。孫中山銅像始建于1927年,在1945年經(jīng)著名雕塑大師劉開渠設計并重新鑄造,由站到坐?,F(xiàn)在,孫中山身著長袍馬褂端坐于太師椅上,左手握展開的《建國大綱》凝神深思,高居于中山廣場中間,在熙熙攘攘、瞬息萬變的春熙路上,是最特別的一個標志符號。
經(jīng)常有緬懷先生的景仰者前來舉行紀念活動。劉開渠是我國著名雕塑家,人民英雄紀念碑主體浮雕《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支援前線》和《歡迎解放軍》的泥塑工作即由其完成,《孫中山銅像》是其早期作品。劉開渠先生制作這一雕塑時,所用的銅都是他自己鑄造的,銅像基座為紅砂石,高1.8米,孫中山身著長袍馬褂,端坐于鑲有梅花圖案的太師椅上,左手握展開的《建國大綱》凝神深思,神態(tài)生動逼真。成都天府廣場毛澤東主席塑像,基座高7.1米,象征著黨的生日;毛澤東像高12.26米,象征著他的生日;
基座四面的各7朵葵花,象征著四川的7,000萬人民,檢閱臺和周邊走道及旁邊建筑仿佛“心”字,檢閱臺正中的毛澤東像,就是“心”字正中一點。盡管這是一件嚴謹精湛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作品,但卻成為成都人生活當中最熟悉最親近的一座雕塑。這尊漢白玉塑像面南背北,高視闊步。現(xiàn)在,有人從雕像旁走過,還會不自覺揮手向毛澤東主席致意。許多老成都人都很熟悉如今矗立在人民公園內的無名英雄紀念碑,紀念碑是一座川軍士兵的塑像,身穿短褲,打著綁腿,身后背著斗笠和大刀,手里平握著一支步槍,雙眼緊盯著前方。
這位即將沖上戰(zhàn)場的川軍士兵形象在很多老成都人的記憶中都有一席之地。這座雕像是為了紀念在抗日戰(zhàn)爭中陣亡的60多萬川軍將士。劉孝昌說,這座無名英雄紀念碑原本是在東門大橋橋洞外,每逢中元節(jié),便有出川抗戰(zhàn)的將士家屬和其他市井平民來到這座塑像前,獻上鮮花香燭,寄托哀思。1989年,這座紀念碑得以重塑,繼續(xù)受到人們的敬仰。老成都還有許多富有時代特征的塑像,這些塑像有些已經(jīng)被拆除,卻仍然活在老成都人的青春記憶中。其中曾經(jīng)的老成都地標之一“成都建設者”塑像就是代表。
這座塑像建成于1985年,雕刻的鋼鐵工人和紡織女工勞動的場景。當時,這座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的塑像矗立在當時水碾河老成都最高檔的飯店—成都飯店的路口中央處。外地人到了成都,這里是必去的景點,而當時的景點標準照便是在雕像底下,以成都飯店為背景拍張照。
在很多老成都人,乃至四川人的老相冊中,都能找到這樣的照片。因此,在老成都人的口中,這座雕像還有一個更貼切的名字:“工人階級雕像”。華西都市報記者袁慧君荀超實習生黃萌“哇,好大好萌的大熊貓?!?2月初,來自武漢的大學士苗苗甫一踏上春熙路,便看到位于紅星路步行街國際金融中心的“爬墻熊貓”,然后急不可耐的拉著男朋友前去拍照。
苗苗去過不少城市,見過諸如廣州的五羊群雕、南京的中山門辟邪雕、重慶的解放碑等各大城市的標志性雕塑。“但這些雕塑大都自成一體,極少有像‘熊貓’這樣與城市建筑融為一體,又萌又有現(xiàn)代感!”苗苗所感嘆的“爬墻熊貓”坐落于紅星路步行街的樓頂,那看似笨重的大熊貓兩手扒在高高的大樓上,它一只腳上蹬,一只腳往下踩,好像在向上探望著什么東西。由于這家伙太高了,路上的游客只能抬頭看到它的屁股。
不僅僅是苗苗,但凡來成都游玩的客人,在看到上的熊貓之后,無不駐足拍照。“媽媽,你看,好可愛?!币粋€小孩子在母親的懷抱中指著“熊貓”說道。這只巨型的“熊貓”于2014年1月14日隨著的開業(yè)而露出了真容,高15米,重13噸,名為《我在這里》),由國際著名藝術家、美國的I設計制作。制作之時,藝術家采用了3000至4000塊三角形組件來構成“熊貓”的抽象效果,配以“熊貓”本身的自然顏色,使用了數(shù)字化的渲染制作方法,從而使得“熊貓”看上去逼真而可愛。
前不久,I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選擇熊貓,是因為熊貓作為中國外交的形象代表,會讓成都更有親和力,也讓成都與眾不同?!熬扌托茇埖恼Q生,打破了嚴肅的商業(yè)空間與人之間的隔閡,為公眾帶來新鮮感?!薄埃俊本唠p重含意:在透過裝置讓人們思考自身的存在,也對城市發(fā)展繁榮進行反思?!捌鋵嵕褪翘嵝讶藗儾灰浽谏虡I(yè)發(fā)展的同時,要關愛像熊貓一樣,與我們同在一個地球的珍貴生靈。”I說。
“青羊一帶野人家,稚女茅檐學煮茶。籠竹綠于諸葛廟,海棠紅絕放翁花。”在浣花溪公園的詩歌大道上,一位游客一邊走一邊低頭讀出地面上的詩句。他的腳下,刻著從先秦到清朝時期的200多位詩人的姓名和生卒年,同時也不規(guī)則的利用篆、隸、楷、行、草等書體展現(xiàn)其中100多位詩人的著名詩句。沿杜甫草堂南大門照壁至浣花公園萬竹廣場北端,這條全長300多米詩歌大道由著名雕刻家葉毓山設計。道路的兩側,豎立著25個形態(tài)各異的詩人,由葉毓山親自操刀完成。雕像展示了包括“圣仙魂”的杜甫、李白、屈原組合,“初唐四杰”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組合;
“三蘇”的蘇洵、蘇軾、蘇轍組合,“三曹”的曹操、曹丕、曹植組合等在內的25尊神態(tài)各異的歷代最杰出詩人形象。并選取了重要詩歌故事或詩人代表性詩句中富于情節(jié)性的經(jīng)典瞬間加以刻畫,彰顯出詩人的強烈個性和神采風貌。詩人或手持書卷,坐而論道,或仰望上蒼,若有所思…“路在腳下詩在心頭”—這是詩歌大道最初的設計理念。
將中國三千年詩歌的悠久歷史空間化、形象化,游客漫步其中,就好像走進了中國詩歌久遠的歷史里。而在成都市的北新大道上,來往的車輛總能看到一座頗引人關注的雕塑—一個壯碩的男子,手持一把巨大的斧頭,似乎要將面前的山石一斧子劈開姿態(tài)—這就是蘊涵古代傳說“五丁開山”的雕塑?!拔宥¢_山”的雕塑取材于古蜀傳說。
“秦王贈蜀王一金牛,而古蜀與秦地之間道路不通,于是蜀王派遣5名大力士開路迎接。力士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硬生生從大山中劈開了一條路,使秦王的禮物順利抵達成都?!?2月11日中午,幾個孩童在成都東門的活水公園里面嬉戲玩鬧,將2個空水瓶放入一個連環(huán)的葉型雕塑中,經(jīng)層層漂流,看誰的飄得快。葉形雕塑與水融為一體,叫“流水的形式”,在活水公園呈2段分布,上面的一段由11級葉瓣組成,下面的則由2條5級葉瓣組成。
流水的形式作為活水公園的一部分,是伴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成都整治府南河而落成的。采用了國際先進的“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tǒng)”,由中、美、韓三國的水利、園林、環(huán)境、雕塑等專家共同設計。美方達蒙女士認為水是生命之源,提出了“活水”的概念。雕塑以“一滴水”的形式開始,經(jīng)過層層葉形雕塑的水螺旋而下,縱橫交錯,上下跌宕,向人們演示了水在自然界由“濁”變“清”,由“死”變“活”的生命過程?!八擅畹匾胨W原理,利用落差產(chǎn)生的沖力,使水在回旋振蕩激蕩回旋,增加了可觀性;
同時水在這里曝氣充氧,也增強了水的活力?!敝蟹皆O計人員沈允慶說。沈允慶說,活水公園的建立是讓人們去關注世界所關注的問題—環(huán)境污染。而“流水的形式”正是在其中充當了一個污水凈化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