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博物館島上的五座博物館,我只有老博物館沒有去,其藏品以古希臘陶瓶與雕塑為主。柏林在二戰(zhàn)中被盟軍炸得體無完膚,位于柏林西南25公里處的波茨坦也在1945年4月14日遭到轟炸而嚴重毀壞,但1745年奠基的無憂宮皇家花園奇跡般地完好無損。無憂宮是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的夏宮,意思是在那里可以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解除工作的疲勞。無憂宮花園雕塑我在歐洲看過一些宮殿,格局都是模仿法國凡爾賽宮,但無憂宮有它自己的特點,洛可可風格,小巧玲瓏,裝飾得很有格調。
無憂宮是一座三翼一層的宮殿建筑,建造在特別為它準備的葡萄山上。經(jīng)過梯臺式葡萄山上寬大的臺階可以到達這里,但人們通常是從背面的北邊庭院進入宮殿的前庭,即通過接待賓客的正門。無憂宮前庭前庭的后面是一個橢圓形的宴會廳,腓特烈大帝就在這里招待他的賓客。賓客們可以在這里百無禁忌、談天說地。他們中經(jīng)常有啟蒙運動時期的著名代表人物、杰出的科學家和進步知識分子,他們經(jīng)常談論藝術、文學、哲學、宗教、歷史、戰(zhàn)爭、醫(yī)學和科技,往往可以持續(xù)幾個小時。橢圓形的宴會廳餐桌上最有名的人物當然是法國哲學家伏爾泰,腓特烈大帝24歲時就與比自己年長18歲的伏爾泰建立了友誼,并持續(xù)到這位思想家1778年去世。
宴會廳東面的一道門通向國王的寓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間小小的接待室,陰冷潮濕的天氣里,深受痛風困擾的國王會在這里單獨或與他人一起用餐。旁邊有一個卡拉拉大理石裝飾的壁爐,房間里總是溫暖宜人。謁見廳音樂廳是無憂宮中最漂亮的洛可可房間,明亮的金色和白色裝飾圖案創(chuàng)造出一種喜慶熱鬧的氣氛。
墻上的大鏡子不僅能夠反射對面窗戶照進來的光線,還可以映射周圍華麗的裝飾。鏡子的使用會給人帶來一種錯覺,讓我們覺得一切事物都變得更大、更明亮、更燦爛奪目。音樂廳從無憂宮步行半小時到達新宮,途經(jīng)中國茶亭。17、18世紀,由于貿易線路不斷開拓,歐洲人被中國等遙遠大陸所吸引,中國也因此變成了他們的夢想之地,尤其是中國瓷器風格與當?shù)貍鹘y(tǒng)相結合,形成了“中國風”。中國茶亭中國茶亭就是腓特烈大帝受中國風影響后的手筆。超過200米長的新宮也是由腓特烈大帝建造,曾是普魯士18世紀最大的宮殿。
但新宮唯一給我留下印象的是洞窟廳,大量的蚌殼、珊瑚與礦物寶石作為裝飾材料,具有德國洛可可風格。造型怪誕各異的金色砂巖雕像我們又返回無憂宮的梯形露臺,旁邊是繪畫館,里面畫作不少,但我只想看一幅畫,卡拉瓦喬的《圣多馬的懷疑》。卡拉瓦喬傳世作品不多,幾乎件件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