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件像門神一樣的浮雕武士像,他們是中國五代時期的漢白玉彩繪浮雕武士石刻,然而這兩件中國的浮雕武士像卻是經歷了諸多波折從海外運回來,因此他們也被叫做海歸武士或者海歸天王。那么這兩件浮雕武士像為什么會流落海外呢?這還要從發生在中國河北省的一起盜墓案說起。
1994年的6月中旬,河北省曲陽縣西燕川村有一位村民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他發現在西燕川村口的公路旁,每天都有幾個外地人背著大包小包在這里下車。他們經過一番東張西望后,就走進了村外一座被稱作墳山的地方。這幾個外地人他們的行動極為規律,上午在村口下車,晚上則原路返回,連著好幾天都這樣,這就引起了村民的好奇。第二天這位村民早早就起床,他從墳山背面上山,提前埋伏在高處等著這群外地人。
沒過一會兒這群人就進入了他的視線,他們上來后拿出鐵鍬開始挖。村民仔細一看才發現他們在一座小土丘上挖出了一個大洞,聯想起村里曾有人說這里有古代大人物的墳墓,這位村民猛然醒悟,這群人是在盜墓,于是他急忙一路小跑下山,到河北省曲陽縣公安局報了案。
隨后公安局和文物部門的人立即趕赴現場,只可惜到了墳山之后,幾個盜墓賊早已望風而逃,只留下一些沒有來得及被帶走的塑料袋子和那個巨大的盜洞。工作人員沿著盜墓賊挖掘的盜洞進入了古墓,在古墓里發現了很多殘存的壁畫和石刻彩繪浮雕,這讓考古學家們驚嘆不已。尤其是墓室壁上的漢白玉彩繪浮雕散樂圖,刻工細膩、線條流暢,每個人物都生動逼真,真實地再現了中國五代時期樂隊合奏表演的場面,這是中國古代彩繪浮雕中難得一見的珍品。面對如此精美的雕像和壁畫,考古人員初步判斷這是一座高等級的古代墓葬,墓主人生前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專家經過考證,認為這座墓葬的年代為中國唐末五代時期,距今大約一千多年。墓的主人是唐末將領王處直,他曾在河北一帶擔任節度使,是鎮守一方的軍事和政治首領。王處直有一個養子叫王都,王都野心很大,他為了奪取養父王處直的軍政大權,在王處直晚年發動了一場兵變,將王處直軟禁了起來。兩年后王處直憂憤而死。
害死王處直的王都為了防止別人說他不孝,便特意為王處直修建了這座豪華的墓葬,也算是厚葬了養父。王處直墓共出土精美彩繪石雕十八塊,在墓道兩側和墓壁上都有彩繪浮雕。根據以往對中國古代墓葬的發掘經驗,專家推測在墓門口的壁龕里應該還有兩件浮雕武士像用來鎮守墓葬。根據壁龕的尺寸推斷,這應該是兩件一米多高、半米多寬的巨大浮雕武士像。然而這兩件被盜挖的浮雕武士像到底長什么樣?
他們又被盜墓賊帶到了哪里呢?王處直墓雖然被盜很嚴重,但是里面殘存的彩繪浮雕依然展現了中國五代時期的石雕風采,而墓中的壁畫線條流暢,更是有著唐代遺韻,這引來了很多畫家的關注。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正是中國一位畫家發現了王處直墓中被盜的浮雕武士像的蹤跡。2000年,距離王處直墓的發掘已經過去了五年時間,中國的畫家袁運生去美國訪問,得知英國的佳士得拍賣行正在美國紐約舉行一場涉及中國瓷器和繪畫的拍賣會,好奇的他便前往觀看。然而當他翻看著拍賣物品的信息圖冊時,眼睛卻盯在其中一個拍品上再也離不開了。
原來吸引了袁運生的這件拍品竟然是一件漢白玉彩繪浮雕武士像。武士形象高大威猛、氣勢逼人,身穿鎧甲,手持寶劍,站在一頭牛身上,圓睜的怒目以及肩部昂首而立的鳳鳥,為他增添了威猛之氣。整個雕像采用紅黃和赭石等進行彩繪,非常漂亮。而看到這件浮雕武士像的英文介紹,袁運生更是坐不住了。因為拍品的介紹上說這是十世紀罕見的彩繪漢白玉武士大浮雕,而且明確說明了這浮雕的風格姿態與1995年中國河北曲陽縣王處直墓出土的浮雕相像,具有唐代遺風,估價四十萬至五十萬美元。
看到介紹中提到王處直,袁運生十分激動。他馬上起身打電話給國內的朋友,并把這張圖片傳真到國內,請他們確認這件即將被拍賣的浮雕武士像和王處直墓的關系。如果真的是從王處直墓盜挖的,那么一定要在拍賣之前阻止這場交易。中國河北省文物局的專家們在接到袁運生的電話后,立即去王處直墓測量尺寸、采集圖樣、搜集證據。通過和其他王處直墓出土浮雕的技術對比以及尺寸勘測,中國的考古專家斷定袁運生看到的浮雕武士像,就是王處直墓中被盜挖的一對浮雕武士像的其中一件。
2001年3月28日,佳士得拍賣行意外地迎來了美國聯邦警署的人,同時他們還被告知這件漢白玉彩繪浮雕武士石像要被查扣。原來中國國家文物局找到了美國駐華大使館,向他們提交了相關證據,證明即將被拍賣的浮雕武士像屬于中國被盜文物,希望美國政府出面阻止對這件浮雕武士像的拍賣活動,并將文物歸還中國。
浮雕武士像被扣后,這件浮雕武士像的貨主抱著僥幸心理,向中國的文物部門提出了兩點質疑。第一點是這件武士像與王處直墓出土的其他浮雕風格極不相同。其他浮雕都是造型優雅的散樂浮雕,而這件浮雕上的武士怒目圓睜,風格完全不同。第二點是王處直墓出土的散樂浮雕顏色模糊不清,而拍賣的浮雕武士像顏色則鮮艷如初,因此貨主認為這件武士像不是中國河北王處直墓的文物。文物專家解釋道,武士像和散樂浮雕它們的功能是不一樣的。武士是要把守大門,所以自然要威猛、夸張。
而散樂浮雕是在演奏,那自然就要唯美。第二,王儲之墓在金代的時候遭過一次盜掘,雨水就隨著盜洞進入了墓室。進入墓室以后散樂浮雕就被水浸而失去了一些顏色。武士像罩在壁龕里面沒有遭雨水的浸泡,顏色自然就鮮艷。中國專家還對王處直墓周圍土樣進行分析化驗,土樣標本完全一致,充分證明武士像就來自王處直墓,可謂鐵證如山。面對這樣的證據,貨主無力反駁。
美國司法部門按照司法程序審理了案件,最終決定將這件浮雕武士向歸還中國政府,海外追捕事件暫告一段落。這件浮雕武士像的出現,讓人們對于王處直墓中另一件浮雕武士像的去向憂心忡忡。正在這時中國國家文物局的工作人員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那頭的人說:另一件浮雕武士像在我手里。打電話這人名叫安思遠,是美國的一位大收藏家。他在報紙上看到中國政府海外追捕的新聞后,發現自己收藏的一件浮雕武士像跟拍賣會上的浮雕武士像極為相似,便聯系了中國的文物部門,原來這件浮雕武士像是幾年前安思遠在香港買的。
安思遠手中的浮雕像中的武士腳踏麋鹿,手握寶劍,劍尖指向麋鹿口中的荷花。武士肩上青龍盤臥,威風凜凜,十分氣派。這件浮雕武士像在雕刻手法、彩繪及材質上與王王處直墓中另一件武士雕像的材質和風格都完全一致。專家斷定這件武士像與險些被拍賣的那件都屬于王處直墓。
為了讓中國的國寶團聚回家,安思遠決定捐出這件浮雕武士像。王儲之墓中的這兩件漢白玉彩繪浮雕武士像,在經歷過諸多波折之后,終于再次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