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羊是一種常見的動物石雕,羊也是十二生肖中的一種,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發展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影響著我國文字、飲食、道德、禮儀、美學等文化的產生和發展。因此石雕羊也隨之出現在石雕行業,并且深受人們的青睞。雕刻石雕羊的石材大多選擇大理石、漢白玉、青石、花崗巖等,以圓雕為主的造型手法。石雕羊的制作流程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流程。
1、根據客戶對石雕羊的雕刻要求來繪制好圖紙,確定好石雕羊的造型、尺寸大小;然后選擇石材,一般是花崗巖、漢白玉、青石、大理石,廠家也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選材。2、開始雕刻石雕羊,首先勾勒輪廓,所謂的勾勒輪廓就是在選擇好的石材上將石雕羊的大體輪廓用筆標記出來,這樣是雕刻石雕羊輪廓的一句,更好的掌握石雕羊的整體造型上勾勒出的輪廓,不僅需要雕刻工人對獅子的形態做出準確的定位,還需要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大體勾勒好就可以開始打荒。
3、石雕羊的輪廓畫出來之后要將輪廓線以外的多余部分鑿去,叫做打荒。打荒時采用人工打荒和機械打荒并用的方法,如果石雕羊輪廓線以外的石料荒廢太多,一般就先借助開山機打孔,在空內灌注膨脹劑,這樣就省時省力的就把大塊荒料去掉了。4、定型,打荒之后還要對石雕羊進行造型的整理,也成為打糙,就是將石雕羊的一些具體細小部位做到準確定位,并將它們粗略的雕刻出來,如石雕羊的皮毛、眼睛、鼻子、嘴、腿部、羊蹄等部位的外形輪廓在這一階段就要雕刻出來了另外還需要將挖空的地方勾畫出來。
這一步在整個石雕羊的雕刻過程中是非常關鍵的,稍有不慎就會將石雕羊的鼻子、眼睛等部位有雕歪的可能,這就要求雕刻師傅具有熟練的雕刻技藝。5、先將石雕羊的造型整理好之后,就要精雕細刻了,這道工序也叫做打細,就是在打糙的基礎上將細部的線條全部勾畫出來,并將細部雕刻清楚,再用磨頭、刀子等將需要修理的地方修整干凈,比如石雕羊身上的毛發,要一根根清晰可見,并且毛發與毛發之間的間距越細密越勻稱,就越能體現毛發的質感和雕刻師傅精湛的技術。
還有就是石雕羊的眼睛是否炯炯有神光芒四射,這都要在這道工序中仔細的刻畫出來。關鍵是這道工序也是考驗以為雕刻師傅技藝水平的重要一關。6、拋光打磨,拋光打磨也是一道非常耗時的工序,需要操作者有足夠的耐心和認真的態度,以及具備熟練的打磨方法。打磨分兩步,首先是用砂石打磨,先用粗砂石將石雕羊較為粗糙的表面打磨一遍,然后再用細砂石打磨一遍,第二遍是用紗布打磨,砂布與砂輪相比較而言,打磨出的效果要細膩很多,在砂輪打好的基礎上,用粗砂布通體打磨一遍,然后用細砂布再打磨一遍,按照這種方法反復打磨,使石雕羊從頭到腳,每一個細小部位都要打磨到。
石雕羊在打磨的時候,注意在有棱角的部位不要把棱角打圓了,要巧妙的用力,應有的棱角打掉就會失去立體感,根據客戶的需要一直打磨到亞光或反光為止,經過以上這些步驟石雕羊才算雕刻制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