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是佛教教理的重要載體和弘法的手段之一,所以古人把佛教也稱為「象教」,就是用形象來傳播佛理。佛教源于古印度,中國的佛像也是從印度流傳而來的。由于印度佛教及其佛像傳入中國的路線不同,傳入中國后形成了三種流派,分別為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不同流派的佛像有所差別。初期在中國建造的佛像外貌均以印度的佛像為藍本,但在十六國時期起,漢傳佛教的佛像便與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像藝術。
![公園王澤邦名人人物小品銅雕](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2/123259_39937.jpg)
比如,北魏時期的佛像以秀麗清朗見稱,唐朝時期則盡顯豐腴體態,宋朝時變為世俗親切,到了明清時期又重現體態豐腴的造型。藏傳佛教于公元七世紀在西藏地區形成,以藏語為載體。由于地理和宗教方面的原因,西藏佛教藝術與毗鄰的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喀什米爾等地的佛像,以及內地漢傳佛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公園不銹鋼五環相接](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7/175006_30159.jpg)
單尊的金銅佛像,易于流動,分布廣泛。總之,在藏傳佛教的寺廟里,這些不同地區制作的佛像都同樣受到尊崇。自古以來造像的方法很多,制作材料也多不勝數。最常見的可分為錘鍱、鑄造、雕刻、塑造、干漆夾纻、陶瓷燒制等各種工藝技術。質地則可分為錘鍱像、鑄像、雕像、塑像等八大類;
![校園雷鋒頭像石雕](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8/185625_44661.jpg)
另外還有刺繡佛像、緙絲佛像等等以絲織品制作的佛像,統稱為織繡像。這些工藝技術在不同時代和地區也各有特色,了解個中奧妙之處,才能更深入地鑒賞每尊佛像。佛像是中國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不論是大型佛像或是小巧精致的佛像,都極具欣賞價值。最著名的佛像有龍門石窟、云岡石窟、敦煌莫高窟中的佛像,以及樂山大佛等。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肅省敦煌縣東南,是河西走廊上最大的石窟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弗蘭茲·卡夫卡西方名人石雕](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3/133415_86659.jpg)
它始建于公元四世紀,在隨后的一千年中又經陸續鑿建。窟內有各個朝代的佛教塑像、壁畫等。其中南區就有已編號洞窟492個,存壁畫4.5萬多平方米,彩塑二千四百余件,唐、宋木構窟檐五座。唐大歷十一年李大賓營建的第148窟,主尊涅盤像長約15米,像后站立七十二身弟子像,各呈悲容,神態不一,是莫高窟最大的一組彩塑群像。二十世紀初,多位西方探險家以不正當的手段或騙取或劫掠了莫高窟中的文物。
![寺廟銅鐘雕塑戶外景觀雕塑](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3/134459_26460.jpg)
絕大部分莫高窟文物現在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國的收藏機構,僅有少部分保存于國內。樂山大佛坐落在四川省峨眉山東麓的棲巒峰,開鑿于公元31年。大佛是彌勒像,面相莊嚴、體魄宏偉。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頭長14.7米,肩寬24米,耳長7米,耳內可并立二人;腳背寬8.5米,上面可坐百余人。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的說法。
![士兵突擊戰士銅雕](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9/190619_55928.jpg)
在現今社會里,佛像不僅是佛教象征性的標志,也成為了一種藝術品供人欣賞。在古代流傳下來的眾多佛像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佛教思想和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