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壁在中式庭院的設計和裝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景觀與大門有互相陪襯、烘托的關系,二者密不可分。它雖然是一面墻壁,但由于設計巧妙,施工粗細,在中式庭院的入口處起碰上烘云托月、畫龍點睛的作用。影壁上的各種浮雕圖案多為吉祥頌語,如松鶴同春、蓮花牡丹等。浮雕裝飾是影壁是最重要的組成元素,主要體現吉祥富貴、長壽幸福、趨吉辟邪的含義。多以花草、動物、神話故事等相互結合,以諧音、象征、會意的方式產生出豐富多樣的吉祥圖案。
傳統影壁的浮雕所刻畫的圖案,通過光線的折射表現出來的明暗關系給人一種虛擬的主體感和空間感,但同時又能保持墻壁極大的平面性,與整個建筑墻面有很好的協調關系。在現代建筑中,城市化的發展使得單元式居民樓和新中式庭院逐漸代替了傳統的居民院落,影壁在單元式居民樓中被玄關代替,新中式庭院中影壁的設計也采用現代設計元素如鏤空、堆砌等裝飾手法,不僅美化了景觀,也使得空間有了延伸的效果。
影壁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藝術載體和風水文化,要從其蘊含的傳統藝術文化比如禮學文化、風水文化和藝術內涵方面等。所以不管從地域、等級、思想等各角度分析,可以將影壁分為皇宮影壁、寺廟影壁和居民影壁來體現影壁整體的藝術價值。皇宮影壁,歷史上有三處極為有名的琉璃影壁,分別是故宮的九龍壁、北海的九龍壁和山西大同的九龍壁。這三座影壁都是以龍作為圖飾雕刻,足以體現人尊貴的身份和地位。
乾清門兩側的撇山影壁也是由琉璃砌成,壁身雕飾團花、寶蓮花,壁頂有吻獸。其色彩以朱紅色為主,點綴黃色和綠色,顯得溢彩流光。紅色和黃色是皇帝的象征色,有著神圣、崇高和莊嚴的意味。從空間設計上,這座撇山照壁還有著特殊的的視覺效果。由于乾清門和與之相對的保和殿之間地勢落差較大,而且兩殿之間的距離與地勢落差所形成的比例給人帶來不舒適感。于是設計者用這座呈現一定角度的撇山影壁制造出視覺上的透視感,使得整體效果錯落有致。
寺廟影壁,寺廟的影壁依據地形和周邊環境進行合理的設置,其材質多選用磚石。自從佛教傳入后,寺廟的影壁裝飾開始出現飛天、火焰、獅子等紋樣。但是,裝飾圖案只是點綴。壁身的中心大多還是以題字為主,例如,山西的南山寺,石砌須彌座上用漢白玉石雕鑲嵌的壁身,中心題詞,整體風格與寺廟內的建筑風格相一致,顯得較為莊嚴、肅穆。寺廟的照壁一般設置在山門之外,作為建筑的起點或者終點,有著標志性的意義。
古代君王用寺廟來統治百姓思想,因此,寺廟的影壁總體給人安靜、莊嚴的感覺。居民影壁,西北民居中白族民居照壁的形式獨具特色,一般采用“三坊一照壁”的布局,即照壁與正房相對,其余的兩坊廂房相對,三坊廂房和一面照壁構成一個整體的院落。白族民居照壁由主壁和副壁構成,磚石堆砌的壁座和四周飛檐的壁頂之間大面積以石灰白色為基底色,好似畫卷中的留白,壁身的中心或是鑲嵌一塊圓形彩花大理石,或是題上一個“福”字。
影壁整體以白色為主,光照通過白墻的反射,使得室內空間更加明亮。而且白色是白族尊貴的顏色,代表著純真、潔凈。這種獨具特色的影壁展現出白族的清新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