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寺廟上香的時候,都會在其門口看見一對石雕大象。有的人會很好奇,為什么在寺廟的大門前,要擺放一對石雕大象呢?它的來源要追溯到佛教成立之前。相傳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降臨世間時,是以一頭六牙白象的身份進入其母體內(nèi),經(jīng)懷胎十月后降臨人世間的。這個典故雖然無法驗證其真?zhèn)危跉v經(jīng)千年的歷史變遷過程中,是受佛教信徒們最信任的一種說法,也因此大象與佛教的寺院就有了頗深的淵源。
后人為了力證這種說法,在《大莊嚴(yán)論經(jīng).卷十四》中也有記載,里面明確指出,釋迦牟尼前生為一六牙白象。佛教中有八大菩薩之說法,每一位菩薩法力無邊,所乘坐騎不盡相同,其中之一就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與文殊菩薩、釋迦牟尼佛合成華嚴(yán)三圣,也叫釋迦三尊,可見普賢菩薩的地位之高,而六牙象就是普賢菩薩的坐騎。由此可見,大象是在佛教成立之前,就已經(jīng)有了頗深的淵源,再經(jīng)由普賢菩薩一直維系至今,這也使得一對對石雕大象與佛教寺院,保持著緊密的關(guān)系。在佛教,大象是普賢菩薩的坐騎,普賢菩薩愿行廣大、功德圓滿,而六牙白象的六顆牙齒代表六波羅蜜。
大象是佛教中的神獸,在國內(nèi)的宗教廟宇中,仔細(xì)觀察過的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關(guān)于大象的雕刻圖案或者是雕塑品擺件。由此可見,石雕大象在佛教的寓意,不僅僅是一種動物而已,它是一種神獸,是一種吉象,可以為過往上香的人們,帶來吉祥與平安。雖然說,石雕大象寺院的眾多雕刻中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卻也是寺院文化的一種象征。佛教寺院中的石雕大象雖然數(shù)量少,卻擔(dān)當(dāng)著門臉的作用,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石雕大象在外形上有著各種各樣的款式,也向外界傳達(dá)著不同的寓意,這些不同的石雕大象款型是寺院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佛教中一種獨特的石雕大象文化。石雕大象腳踩蓮花底座,搭配六個象牙,腳上綁著一串鐘鈴,這些都是佛教文化中的元素。六象牙代表著佛教的六度,即布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智慧,宣揚佛理的同時,引導(dǎo)人們到極樂世界。石雕大象腳踩的蓮花象征著圣潔,在佛教文化中受到非常高的重視。
石雕大象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鎮(zhèn)宅風(fēng)水石雕擺件,與石獅子一起經(jīng)常被擺放寺院的入口處或者大殿入口處。一座較大型的寺院,最常見的寺廟雕刻就是山下的山門。山門對于寺院來說,就像是這間寺廟的門面,是寺院的主要形象象征。
山門的雕刻上也將佛教的思想理念融入其中,比如山門通常會采用浮雕的制作形式,浮雕的內(nèi)容與寺院所供奉的佛陀息息相關(guān),通常有龍、鳳、麒麟、白鶴、大象等動物圖案,以及植物圖案和一些經(jīng)典人物故事,這些圖案組成了寺院的山門的門體。而山門的各個立柱前后都會擺放一對對祥瑞神獸,石雕大象就是非常常見的。
每一對石雕大象都有其不同的寓意,這正是寺院文化中的一部分。臉部表情祥和的石雕大象,能夠給人帶來一種心神寧靜的氣氛,令人瞬間忘卻俗世的煩惱,非常適合宗教寺院、佛教寺廟等地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