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10點半,浦東新區世紀公園5號門門前一名為“地球家園”的雕塑球突然發生坍塌,3名在球體上進行園藝施工的工人因躲避不及,被直徑10米的鋼架雕塑球壓在了下面,最終導致一人死亡兩人受傷。據目擊者稱,“地球”坍塌時是緩緩傾覆至地面的,但可能由于工人系著安全帶,所以在失去重心后沒有來得及解開而不幸遇難。
記者趕到現場時,警方已經在公園5號門門前拉起了數道警戒線,而球體直徑為10米的“地球家園”則傾覆在地面上,鋼架主骨已變形扭曲,地面上則凌亂散落著草坪植被。消防人員正用切割機把雕塑球著地部分切開,試圖轉移出被壓在球下的3名工人。“大概在早上10點30分左右,當時約有10個工人在球體上鋪設植被,球體突然失去重心,開始傾斜。”目擊者林先生回憶道,工人們之前在球體四周搭起了高達10多米的腳手架,當時也都系著安全帶。球體開始傾斜時,見狀不妙的工人或迅速躍下、或直接從腳手架上撤離,但在球體傾覆的方向,有3人來不及逃脫,遭到了球體的擠壓。
上海東方早報記者隨即找到當時安全逃脫的3名現場工人,其中一人稱:“當時球體并非轟然倒地,而是慢慢倒下的,被壓倒的工人都是在東側施工的。”這名工人據此懷疑,死者在失去重心后來不及解開安全帶,并且在倒地后,安全帶也阻礙了工人及時脫身。但另一名工人表示,位于西邊的工人在雕塑傾斜時沒有從坍塌的腳手架上掉落,恰恰是得益于系著安全帶。
據了解,3人隨即被送往鄰近的浦東仁濟醫院進行搶救,但其中一人最終因傷勢過重死亡,另兩名傷者中有一人傷勢較重。截至上海東方早報記者離開現場時,大型起重機正試圖吊裝以“扶正”坍塌的球體。上海東方早報記者隨后前往仁濟醫院,該院急診普外科的醫生稱,對兩名傷者作了胸部穿刺后初步斷定,傷員的胸腔和臟器未出現嚴重病情。而急診骨科的醫生曹聰則表示,傷者顱骨和胸腔沒有出現骨折現象,但小腿存在挫傷,腰椎骨盆也有外傷。“確切情況需要在全面檢查后才能作出診斷,但兩名傷者目前的生命體征比較穩定。
”曹醫生表示。隨后,上海東方早報記者在急診樓清創室看到傷者陳先生,他臉部血肉模糊,身上沾滿泥土,雖然意識清醒,但說話時已有氣無力。按照陳先生的說法,因為球體滾動造成站立的腳手架坍塌,自己才從12米高的腳手架上墜落,隨即昏迷了過去。
昨日,自稱是世紀公園物業經理的周先生告訴上海東方早報記者,“地球家園”鋼架球體雕塑上的園藝施工是由上海東大園林有限公司負責操作的。根據周先生的初步分析,雕塑球發生坍塌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人當時在球體上進行培養土施工,球的一側過重,致使受力不均而發生傾斜;
二是由于設計時重心就把握不準;三是施工焊接環節存在操作失誤。據了解,“地球家園”雕塑在來到世紀公園之前,曾在東方明珠前展覽過。在周先生看來,“地球家園”在世紀公園的架設方式與其在東方明珠時不一致也可能是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
“在東方明珠前展覽時,球體是由一根斜軸架空支撐的,整個球的重心壓在兩個支點上,可圍繞中軸旋轉;而在世紀公園門口時,支撐軸是直立的,與地面垂直。放置方式更改后,球體的固定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周先生說。對于這一坍塌事故,上海相關綠化專家指出,立體花壇制作時安全性非常重要,要考慮荷載、基礎、人員操作等幾個要素。“首先要對花壇的承載能力有個清楚的認識,這包括臺風風力、暴雨雨量、花壇自身的承載力、工人在空中作業時的人體重量、土壤及澆水的負荷,以及其他不可預見的因素造成的重量。
”該專家舉例,如果在重量為1噸的立體花壇上制作作品,在制作時就要考慮其承載能力為1.5噸或2噸,甚至以上。至于人員操作上的安全問題,該專家指出,工作人員是一定要系牢安全帶的,并要在花壇四周拉上安全網,同時也要注意攔桿外的施工安全。“在花壇的基礎搭建上,花壇所處環境的面積、選擇位置的土方構造以及支架鋼筋搭建方式等,一切都要穩字當頭。
”該專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