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70周年紀念日,魯迅博物館為此在該館召開座談會,從魯迅其人其文方面緬懷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作家莫言、畫家陳丹青、魯迅研究專家孫郁、學者止庵等人以及魯迅作品忠實讀者出席座談會。會上,莫言以自己25年的寫作年齡對比魯迅18年的寫作年齡,不禁心生愧意。
他認為魯迅當年的創作條件比起自己相差很遠,但魯迅卻有洋洋700萬字的著作,而自己加上影視劇本的創作也不及700萬字。相對于魯迅及其倡導的魯迅精神在當下日益被邊緣化的情勢,畫家陳丹青痛心地說,當年魯迅在《狂人日記》中大聲呼吁救救孩子,時代走到今天,他倒要呼吁青年人來救救魯迅。
據悉,眼下魯迅博物館研究員王世家正與學者止庵聯手編撰一套編年體的《魯迅全集》,試圖按照魯迅日記中的記述,按時間順序重新編排其作品。陳丹青認為,談起魯迅,當下一種觀點認為要還原魯迅及其精神,但這在他看來是極為困難的,“認知魯迅,問題不在魯迅,而在我們幾代人,我們的生存經驗與魯迅及其他的時代,幾乎找不到可以銜接與分享之處。
所以爭議魯迅容易,還原魯迅甚難。此外,在我看來,魯迅一度被各種意識形態劫持的太久了,他九十年前的命題是‘救救孩子’,今天孩子們的命題可能是‘救救魯迅’?!标惖で嗾f,“令飛是一米八幾,他可能會說到他祖父身高一米六十一。令飛與我同歲,同屆。我當農民,他當兵;我割稻子,他站崗。
在不同時代的生存經驗差異下,他和我一樣難以理解魯迅,如同魯迅無法理解我們。因為魯迅完全不能想象我們這代人的生活與命運?!?9日應搜狐讀書頻道之約,魯迅長孫周令飛與學者止庵以在網上與讀者聊天的形式緬懷魯迅。周令飛說,除了文學上的成就外,魯迅其實還有其他方面的造詣,只是被人忽略了,“比如魯迅在書法上的成就,還有魯迅以前設計書的封面裝幀,也有很多獨到之處。北大現在的?;站褪囚斞冈O計的,一直用到現在。
”周令飛說,除了魯迅的才華被人忽略外,他還被誤解,“在一段時間內,出于某種需要,80%以上繪畫和雕塑作品中的魯迅都是橫眉立目的,而且越到后來戰斗力越強了,連頭發都立起來了,那兇勁兒讓后來的人都認為魯迅是個難接近的人。
‘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這順口溜一度在許多年輕人口中流傳,這跟形象誤讀有很大關系?!敝芰铒w說,其實真正的魯迅是溫和的,還經常講笑話,有時還會做惡作劇。雖然身高只有161厘米高,但看上去還是挺英俊瀟灑的。由于并非魯迅研究者,莫言聲稱自己在魯迅博物館里談魯迅及其作品實在是班門弄斧,“我最早是在七八歲時接觸到魯迅的作品,當時我奶奶把那些出版物正反不分地糊在墻上,我要想看它們只好不斷地變換角度去看。
畢竟年齡小,看不懂。等到后來長大才漸漸體味到他作品中的滋味?!蹦哉f。莫言說,他今年51歲,而魯迅也只活到56歲,“我不久也要長到魯迅去世的年齡了,但在我眼里,魯迅一生是深沉而滄桑的,我卻自我感覺心理還年輕,再過幾年我就要和魯迅同歲了,卻遠遠沒有他那么深刻、成熟。
”莫言認為,魯迅當年的創作條件比起自己相差很遠,“寫作、教書、賺錢養家一樣也不少,而且他還是用毛筆寫字,盡管這樣他還留下了700萬字的著作,而我加上影視劇本的創作也不及70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