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是中國古代的吉祥物之一,也是現在我國還成功的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上月球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鹿”字與“祿”諧音,所以象征著富裕,所以深得人們的喜愛。一百頭鹿在一起,稱“百祿”,鹿和蝙蝠在一起,表示“福祿雙全”。
而鹿與戰爭的淵源可以追溯至上千年前,由于鹿是古時候人們經常追逐捕獵的對象,于是當人們目睹統治階級對權利的追逐時,便很自然地聯想到日常生活中逐鹿捕獵的情形,并以此為喻,使鹿具有象征意義。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淮陰侯列傳》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而唐朝宰相魏征在《述懷》詩中也提到:“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這里的鹿比喻帝位、政權。
鹿為什么堪比帝位、政權呢?說明鹿在歷史上作用很重要。人們常以“逐鹿”石雕欄桿上邊雕刻松鶴的寓意則是代表著人的品質高風亮節和堅韌不拔爭天下,鹿成了帝位的象征詞。一種白鹿為瑞獸,能夠活千年,從滿五百歲開始,其色變白,成為白鹿。鹿常常與壽星為伴,表示長壽。新時代對鹿又有新的解釋,發財有鹿“路”,取其諧音。大吉大利,發財有道之意。鹿雕塑還象征吉祥長壽和升官之意。傳說千年為蒼鹿,二千年為玄鹿。
故鹿乃長壽之仙獸,鹿經常與仙鶴一起保衛靈芝仙草。鹿字又與三吉星“福、祿、壽”中的祿字同音,因此它在有些圖案組織中也常用來表示長壽和繁榮昌盛。風水上,鹿雕塑主要用在福壽上,當流年不利,身體不適時,則可以把“鹿鶴銜芝”擺放在臥室,以改運,保佑健康,除去疾病。作為美的象征,鹿與藝術有著不解之緣,歷代壁畫、繪畫、雕塑、雕刻中都有鹿。如漢代的騎士射鹿圖,佛座上的臥鹿浮雕。內蒙古白岔河發現商代的巖畫,其中以鹿最多,千姿百態,生活氣息濃厚。
現代的街心廣場,庭院小區矗立著群鹿、獨鹿、母子鹿、夫妻鹿的雕塑;一些商標、館驛、店鋪匾額也用鹿,是人們向往美好,企盼財運興旺的心理反映。